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科技兴农 » 正文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乡村振兴有了新路子

发布日期:2022-04-19  来源:淄博学习平台  作者:周洁莹  浏览次数:28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通过连片发展,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整合集聚乡村文旅优势资源,大力推动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创新并细化载体,通过为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提供拍摄取景地,“屏内屏外”联动,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博山典范”。2020年10月1日,红叶柿岩旅游区(红叶柿岩乡村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通过连片发展,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整合集聚乡村文旅优势资源,大力推动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创新并细化载体,通过为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提供拍摄取景地,“屏内屏外”联动,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博山典范”。

2020年10月1日,红叶柿岩旅游区(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正式开门迎客。一个原本设施落后、景观单一的乡村旅游点蜕变成了集旅游观光、养生度假、文化交流、科普研学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截至目前,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20万人次,接待线下团队已超3000个,位列山东省同期新开业景区(收费)中接待游客数第一名,在各平台线上出票数荣登淄博市榜首。

村企联合党委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和尚房村原来是个落后村,虽有一手‘好牌’,却不知该如何打。在村企‘联合党委’的带动下,我们村现在成了全国网红打卡地。”博山区域城镇和尚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练说。

这些变化,源于华旅公司与博山区域城镇和尚房村、姚家峪村、岭西村、上恶石坞村等周边9个山村“抱团”创建了全国首个村企“联合党委”,以组织振兴强力带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以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凝聚各村优势力量,共同打造红叶柿岩旅游示范片区。

在过去的2年间,全国首个村企“联合党委”发挥巨大优势,在这片方圆21公里的土地上,一企带九村的“鲶鱼效应”不断发酵。

截至目前,引领“村企合作”的红叶柿岩“联村党委”,已覆盖1267户、3885人,其中党员233名,实行村企统一管理、集中开发、规范运营,各联建村通过资源入股、打包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司发展,人均年增收5万余元,辐射带动2000余名村民增收。

在“一企带多村”共同富裕的扶贫新模式下,2021年,红叶柿岩旅游示范片区已带动返乡村民约500人再就业,景区年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3600万元。

人才赋能续航乡村振兴

自投入运营至今,红叶柿岩景区迎来了一批博山籍高学历青年创业人才。分别从韩国和加拿大留学回来的孙晓臣、李福田,投资500余万元建起了“爱堡开心农场”……在很多人的眼中,这群年轻人选择的创业项目在曾经的这座城市显得有些“突兀”,但运营后的结果却证实,这些项目和站位全国的红叶柿岩景区很搭。红叶柿岩景区项目已招聘研究生2人、本科10人、专科65人,总共提供就业岗位132个。

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全国首个村企“联合党委”的创建,在提高青年人才思想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黏性,这不仅使青年人才创业活动有了丰富的时代色彩,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

产业兴旺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产业兴旺,这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作为红叶柿岩景区最重要的“餐饮单元”,老颜神美食街的“复活”可谓紧扣这一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自开业运营以来,供职于老颜神美食街的员工几乎都是姚家峪、和尚房等附近村庄的村民,其中返乡的成年劳动力和返聘的退休老人占比超过五成。

孙练也深有感触地说:“和尚房村的情况比较特殊,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接近百人,在项目开发前,人口流失非常严重。现在,华旅公司不但给村里带来了好项目,每年还给村集体20万元办公经费;给女55岁、男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让老人们安享晚年。村里的年轻人优先到公司就业,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稳定收入,而这些都是此前的和尚房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

来源:“学习强国”淄博市博山区通讯站

作者单位: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刘诗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