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科技兴农 » 正文

解决粮食生产“卡脖子”难题 四川种源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发布日期:2022-04-19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阚莹莹  浏览次数:122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如何加快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农科院获悉,2021年以来启动的“1+3”种源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完成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共1750份资源精准鉴定、947份资源测序、6个系列基因挖掘,创制了集合抗病、镉低积累、高产、优质等品质的16份新材料和25个高代品系,选育出6个新品种。粮食安全绿色生产,是种业振兴

如何加快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农科院获悉,2021年以来启动的“1+3”种源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完成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共1750份资源精准鉴定、947份资源测序、6个系列基因挖掘,创制了集合抗病、镉低积累、高产、优质等品质的16份新材料和25个高代品系,选育出6个新品种。

粮食安全绿色生产,是种业振兴的重要课题。“1+3”种源关键技术攻关指的是以资源测序及精准鉴定为基础,围绕水稻镉低积累材料创制和品种培育、抗穗腐病环境友好型玉米品种培育、抗赤霉病小麦资源发掘和品种培育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项目启动以来,基于长期的资源鉴定测序、基因挖掘工作,我们在新材料创制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表示。

在新材料创制方面,小麦五倍体育种技术创制出矮秆、多抗、多穗数新材料,解决了地方品种育种应用难的问题。水稻粳型、光身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创制,实现了籼粳杂交稻两系、三系配套和光身杂交稻三系配套。此外,还创制了一批镉低积累新材料。

在新品种培育方面,育成了突破性玉米品种“成单399”,这一品种是四川省第一个审定的粮饲通用型玉米新品种,且抗穗腐、大斑、灰斑,中抗小斑、纹枯、茎腐病,籽粒亩产1206.3公斤,推广应用潜力大。此外,还育成了中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川辐14”,3个镉低积累粳稻新品系通过2021年专用稻区试,进入2022年续试。

在示范应用方面,镉低积累早中熟粳稻品种“德粳4号”“沈农9903”示范面积超过3000亩,验收亩产突破600公斤。粮饲通用型高产优质抗穗腐病品种“成单3601”在甘孜州丹巴县高产攻关田现场测产验收亩产高达1283.6公斤,刷新了四川和西南玉米高产纪录。

“1+3”种源关键技术攻关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基于对西南地区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测序、精准鉴定,我们评价筛选出一批优异资源,为深入研究及突破性品种培育提供了坚实材料支撑。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染色体工程等技术,创制出一批可直接育种利用的优异材料,培育了一批镉低积累水稻、多抗且高产的玉米小麦的新品种、新品系。这些品种的应用,将助力解决水稻镉积累、玉米黄曲霉等毒素超标严重、小麦赤霉病等问题。”杨武云表示。

责任编辑:邓嗣华 周艺 左杉 聂姚

总平台审核编辑:傅炜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