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四川省种业振兴大会在成都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为加快四川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今年四川将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和种业市场净化开展“五大行动”,扎实推动全省种业振兴。
成绩斐然但仍有短板弱项
四川是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大省、种业大省,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四川省强化规划引领,按照“抓园区、建基地、强龙头、活机制、兴产业”思路,重点推进“一库、两园、三基地、四体系”建设,推动种业振兴。
在政策支撑上,2019年,四川明确将现代种业作为三大先导性产业之首发展,先后编制了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规划、“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今年2月,《四川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更是为全省种业振兴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
在具体实施上,四川已初步构建起具有四川特色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现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6万余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52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二;已初步构建起有优势地位的育制种基地,目前,全省有10个国家级杂交水稻、玉米、油菜制种大县,数量居全国第一;杂交油菜3万亩,居全国第一;建成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13个,其中生猪核心育种场数量7个,居西部第一。
另外,四川已建成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种业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
成绩虽斐然,但四川种业发展仍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率不够高、创新攻关能力不够足、企业主体不够强、育制种基地不够牢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严等短板弱项。
聚焦“五大行动”加快种业振兴
如何坚决打赢种业翻身这场硬仗?四川将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弱项,今年将聚焦“五大行动”,把握关键环节,扎实推动全省种业振兴。
第一,为夯实种质资源基础,大力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四川省将重点开展14个县种质资源系统深度普查、抢救性收集和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建设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加快省级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逐步构建起四川省“一库多圃”的农林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以建成后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为载体,积极搭建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和交易平台。
第二,为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大力实施种业创新攻关行动。四川省将抓好种业基础性前沿研究,深入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并加大种业科技成果转化;针对农作物、畜牧和林草核心种源,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揭榜挂帅”,并以省属农业科研院所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对作为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或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实行股权激励。
第三,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四川省将大力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既要做大做强四川种业集团,又要培育壮大种业优势企业,还要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第四,为抓好良种供应保障,大力实施种业基地提升行动。四川省将推进种业园区建设,启动种业集群培育,加快种业良繁基地建设,加强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提升良种供应应急保障能力,今年将建成5万亩现代粮油种子生产基地;支持区域性公猪站建设,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地;开展定点保障性苗圃建设,确保良种使用率100%;搭建四川省南繁生物育种公共试验平台和创新科技集成与转化展示平台;加快完善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
第五,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实施种业市场净化行动。四川省将进一步强化种业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修订完善种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套牌侵权、制假售假、未审先推、超范围推广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提高品种审定标准,并强化市场监管。
责任编辑:邓嗣华 周艺 左杉 聂姚
总平台审核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