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河北枣强:553个村有了高标准农家书屋

发布日期:2022-03-19  来源:河北学习平台  作者:陈凤来 李金刚  浏览次数:7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文化人才队伍、塑造县域特色文化品牌,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乐享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枣强县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县城,高标准建设的董子公园、移民文化园等群众文化休闲娱乐场所,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乡村,

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文化人才队伍、塑造县域特色文化品牌,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乐享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

枣强县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县城,高标准建设的董子公园、移民文化园等群众文化休闲娱乐场所,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乡村,该县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活动室的作用,广泛开展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等活动。目前,该县拥有11个乡镇文化站,553个村建起了高标准的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在480个村实现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有农村文化广场300多个。

枣强县充分发挥县文化馆业务骨干作用,组织专业文化人员对基层文化骨干和文化队伍进行辅导,提高农村文化带头人和民间文艺团体的业务素质。为提升乡镇文化站和村级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服务点的服务水平,目前,该县在63个村建起了文化人才辅导基地,为各乡镇文化站人员、村文艺爱好者进行广场舞、戏曲、图书编类等培训200多期,受训人员9000多人次;乡镇、村、社区文化队伍达400余支,人员8000余人,每年开展活动5000余场。

枣强县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塑造裘祖文化、董子文化、移民文化三大特色文化品牌。在裘祖文化方面,该县申请了大营裘皮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将裘皮制作技艺申请了省级文化遗产名录;建设了大营裘皮非遗传习所,谋划了裘祖文化步行街、比干庙改扩建等一批裘祖文化重点工程。在董子文化方面,该县成立了董子文化研究会,并积极与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进行密切合作,编纂了《董仲舒艺术碑廊书法鉴赏》等。同时,建设了董子文化公园,对董子祠进行了修缮。在移民文化方面,该县成立了枣强县移民文化研究会,并成功举办了两届移民文化节;以移民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题,建成了移民文化园,培育寻根祭祖旅游、文化休闲旅游等特色文化品牌。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蕾 李默

总平台审核编辑:锦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