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凤凰镇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木耳产业上做文章,培育特色高效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使木耳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陕西柞水凤凰镇龙潭村木耳大棚 汪珍 摄
近日,记者走进柞水县凤凰镇的木耳大棚,看到钢架上满是绑木耳的尼龙绳,种植户们正忙着分装菌种、封口挂袋,看着今年规模技术的改进完善,种植户喜上眉梢。负责人告诉记者:“木耳产业是我们奔向小康生活的致富途径,我们对发展木耳产业也特别有信心。”
成立探索“小分队”,助力木耳大棚优化。各村(社区)会聚了一批对木耳产业兴趣浓厚、种植经验丰富、干事责任心强的镇村(社区)干部和木耳大户,组成木耳种植技术创新探索小分队。探索小分队通过走访收集群众意见、查阅专业相关资料、查询历年数据,探索性采用将木耳大棚整体升高30公分,改善大棚通风条件;试点共采用2880个高雾化4口喷头,将大棚保湿率稳定保持在50%—80%;引进15个远程温湿度监测器,实时监测生长指标,目前采取探索措施的吊袋木耳均发菌良好,长势喜人。
巧用管理“小黑板”,夯实木耳大棚管理。为进一步提升木耳大棚的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效能,明确生产目标,加强团队合作,各村(社区)大棚基地在前期印发种植指南,强化木耳种植培训的基础上,聘用全日制木耳技术员,对木耳技术员采取激励性薪酬制度,并创新设立管理小黑板制度。木耳技术员固定时间段巡查,加强不同生长阶段的种植指导,将每个阶段的温度湿度要求、种植注意事项、种植存在问题在管理板上标明,督促木耳种植户抓好生产、及时整改,加强过程性、动态性管理,大幅提升木耳产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广试种“小庭院”,拓宽木耳种植方式。立足于凤凰镇的实际镇况,为提高木耳产业种植覆盖面,盘活空闲土地利用率,减低木耳种植发展成本负担,凤凰镇各村(社区)积极动员群众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庭院地栽木耳。截至目前,凤凰镇8村1社区已完成523户46万袋地栽木耳菌包打孔作业,目前均处于打孔催芽期。
来源:柞水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刘婷婷 李苗
总平台审核编辑:傅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