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脱贫致富 » 正文

打好纾困帮扶“组合拳” 用好协调配合“工具包”

发布日期:2022-03-12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王红彦  浏览次数:9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这是国家为了有效应对疫情持续影响,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和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帮助包括旅游在内的相关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和政策性安排,旅游业发展再次迎来重大利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这是国家为了有效应对疫情持续影响,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和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帮助包括旅游在内的相关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和政策性安排,旅游业发展再次迎来重大利好。

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着眼旅游行业企业需求,持续推动助企纾困工作,推出诸多政策措施,形成了旅游业助企纾困政策体系和政策组合。前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帮扶政策实施旨在为旅游行业企业纾困,激发市场活力。当前,旅游业正处在受疫情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需把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促进恢复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好兼顾各方的政策“组合拳”,用好协调配合的政策“工具包”。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产业链条长,政策落地落实更需要各级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统筹协调、加强联动、共同努力。

一是要加强协调,用足普惠性政策。普惠性扶持政策通常涉及多个部门、涵盖多个领域,更需加强协调配合,合力“精准滴灌”,防止“大水漫灌”。对于国家层面出台的减税降费、稳岗返还、房租减免、金融支持等可适用于旅游业的普惠性政策,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加强与发改、财政、人社、金融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着力提高相关支持政策的精准性、直达性和有效性,进而切实降低旅游企业运营成本。同时,还要积极商讨从国家层面建立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协调机制,统筹推动相关政策在旅游领域落地实施,研究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跟踪评估政策落实效果,不断调整和完善帮扶政策,确保普惠性政策能够落地生根、落实见效。

二是要持续加力,用实针对性政策。各级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抓好面向旅游业的针对性帮扶政策落实,持续实施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加快推进使用保险缴纳保证金试点、允许旅游企业阶段性缓缴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等专项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提高暂退比例,帮助更多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旅游企业渡过难关。积极遵循市场规律,稳步推进使用保险交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试点工作,抓紧推动研究出台旅行社承接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关活动的细化办法以及政府采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的实施细则,不断激发旅游行业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是要因地制宜,用活创新性政策。各地文化和旅游行业部门要加大调研力度,全面深入了解本地旅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梳理,进一步创新推出更多有针对性、有本地特色的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在财政、金融、用地和人才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拿出真招实策,真正做到盘活资源、用活政策、激活市场。同时,也要引导广大旅游企业主动适应形势,积极申请帮扶,不等不靠开展生产自救,着力开拓市场和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秦丹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