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目标和精神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的重要前提。在百年奋斗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进党的公平正义观,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价值引导,坚持兼顾效率与注重公平相统一的基本要求等为核心要义的公平正义观。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我们党公平正义观的基础之上,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地将党的公平正义观推向了新的境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
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公平正义。全面弘扬党的公平正义观并使之发挥长效作用,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将公平正义纳入社会主义治理体系中。第一,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中强化公平正义。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层面把握公平公正观的践行,更是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公平正义观的制度导向,对于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等方面的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通过正当、合理的手段保障全体人民平等享有各项权利和履行现实义务。正如习近平指出:“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第二,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强化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整体的现代化,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设计,而如何促进现代化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内容相互支撑、有机衔接,就需要我们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让制度体系更加体现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让治理效能更能彰显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
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中彰显公平正义。第一,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平正义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新旧社会两重天的标志,就在于能否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平正义。由此可见,在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国家,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就一定能在脱贫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事实证明,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伟大胜利不仅保障了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同时也为全人类的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中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平正义目标。西方国家没有将人的生命权和发展权放在首要位置,不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身体安全出发,而是以资本为中心,将疫情作为资本家敛财获利的新契机,将资本逐利置于人的生命安全之上,显然有违对人的生存发展来说不可剥夺的公平正义权利。在这次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我国则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救治理念,坚决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对所有的患者给予应治尽治的免费医疗,建立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系统,并积极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这些都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更加证明了体现公平正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的治理效能。
在深化改革中激活公平正义的内生动力。第一,将改革作为激活公平正义的内生动力。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与未来前途的关键一招。公平正义既是改革的动力,也是检验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制定就业政策、优化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制度安排和相应的体制机制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凸显了公平正义的理念。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些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是巨大的,需要持续不断地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第二,在深刻把握中国发展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中贯彻公平正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把握好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下的公平正义要求,将新时代党的公平正义观作为推动中国发展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精神动力和评价标准,在文化、制度等层面不断强化党的公平正义观。习近平强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党提出的发展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就是要将党的公平正义观坚决贯彻落实到实现中国整体利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的发展实践中。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弘扬公平正义。第一,在维护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弘扬公平正义。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进程中,党和国家在维护各国国家主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国际反恐、生态环境保护、青少年犯罪、反对种族歧视等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是坚定而鲜明的,并且作出了许多努力,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在新时代,特别是在全球面对疫情灾难的特殊时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凌行径频发,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遭遇逆流,我们更加需要在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下,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全球治理能力建设,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作出新的努力。第二,在既合作又斗争中传播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不同的国家制度所派生出来的不同价值观也会影响其公平正义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在主动参与维护国际交往的公平正义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观,并将其作为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一个重要思想指导,发扬斗争精神,旗帜鲜明、坚决果断。在中国走向高水平开放的新时代,我们不能由于对公平正义立场的不同而重新走向封闭,而是必须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不断以各种形式在各种场合向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观,使一切真正追求公平正义的进步人士对我们有更多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使得我们党的公平正义观在与世界各国的对话中展现出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原文刊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年第5期,原题为“中国共产党对公平正义的历史追求和时代担当”,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瑞/摘编
责任编辑: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