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是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现代化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是在传播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在十六世纪之前几千年的世界历史中,都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在落伍中接受教训,不断睁大眼睛看世界,最终在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大踏步赶上了世界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种变革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加以体现和说明。譬如,“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念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觉意识。中国人讲究与时俱进和守正创新,没有抛弃自己的历史,而是强调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中华文明对“新与旧”“变与不变”“自主与借鉴”“内循环与外循环”有着深刻的辩证理解。中国的文明新发展是在中华文明传统基础上综合吸纳世界文明成果创造的崭新文明形态。
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处于社会主义探索和发展进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看,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显然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创造的文明新形态不仅表现在其社会主义性质上,而且表现在其建立起来了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创举。中国把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追求与市场经济的活力结合了起来,把社会的整体性规划和个人的首创精神结合了起来,给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活力和动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持续努力,“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念和方向上是一种属于未来的文明形态。中国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已经内在地孕育着未来文明形态,是未来文明形态的萌芽和某种历史雏形。之所以这样说,理由如下:一是我国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这种安排为超越资本的权力和特殊集团的利益奠定了制度基础。二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人均收入刚刚达到中等偏上国家标准之后,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证明了中国的一切发展都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以人民的利益为旨归的。三是我们在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传统基础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世界文明的共处提出了确实可行的方案。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其基础上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与资本主义对峙,而是在相互交流中竞争,更加彰显活力和生命力。“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中国的视野和胸怀。四是我国提出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人类文明的深化开辟了崭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事实证明,我们走的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总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百年奋斗,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开辟、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文明凤凰涅槃般实现了新的发展。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现代化文明形态,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形态,既是现实的也代表未来方向。譬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身就是指向未来方向的理想性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在一个世界体系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文明理念希望与“他者”共同发展,增进全人类的福祉和实现全人类文明的进步。
(原文刊载于《光明日报》2022年1月20日第6版,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赵晨光/摘编
责任编辑:赵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