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自然与地理 » 正文

白露,繁华季节的谢幕

发布日期:2022-01-21  来源:新民晚报•夜光杯  作者:韩可胜  浏览次数:28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白露,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陈白露,则是曹禺所创作的戏剧《日出》中的女主人公。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美丽的凋零、繁华的谢幕。看到陈白露的名字时,我就想,这个名字真美,但曹禺先生的暗示,真的是无处不在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节气中每一个“立”都是一个转折点。立秋之后,到了白露这个节气,春天的繁花似锦、夏天的烈火烹油,就开始让位于秋天的


白露,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陈白露,则是曹禺所创作的戏剧《日出》中的女主人公。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美丽的凋零、繁华的谢幕。看到陈白露的名字时,我就想,这个名字真美,但曹禺先生的暗示,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节气中每一个“立”都是一个转折点。立秋之后,到了白露这个节气,春天的繁花似锦、夏天的烈火烹油,就开始让位于秋天的萧瑟和冬天的冷酷。所谓“岁月不居”,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四季的循环,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放缓脚步。

白,解释为“白色”,大体是不错的,只是意义更丰富一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中国文化用“五行”(木、火、金、水、土)来解释世界。“五行”的“金”对应“五方”的“西”、“五色”的“白”、“四季”的“秋”。所以白露的“白”,确实是白色,但同时含有金、西、秋等多种含义。

露,《说文解字》解释为“润泽也”,未免有些大而化之。《说文解字注》说:“和气津凝为露……露者,阴之液也”,一下子就把“露”的阴冷性质揭示出来了。四季阴阳轮回,从夏至开始,阳气开始减弱,昼夜温差逐渐变大,草木上已经有“露”水,原本潜藏的阴气也占了上风,已经“露”了出来。阴气外露,所以依靠阳气支撑的人就不能赤身裸体,“白露身不露”,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候不及时添衣服,就会着凉。

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大约十五天。一个节气分三候,每候约五天。白露节气的第一候“鸿雁来”,鸿雁南迁,鸿、雁是两种鸟,鸿大而雁小。第二候“玄鸟归”,意思是燕子南归。鸿雁和燕子都从北往南飞,但鸿雁的故乡在北方,所以只是“来”;而燕子的故乡在南方,所以它是“归”。这两个字是有讲究的。第三候“群鸟养羞”,羞,通“馐”,食物的意思。“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馐)直万钱”,李白写吃吃喝喝的诗,都如此有气势,让人佩服。“民以食为天”,动物何尝不是如此?到了白露节气,鸟也要储存过冬的食物了,这就是“养羞”。

写白露的诗,都透着一股凉意。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写白露最动人的诗篇,动人之处是把白露的凉意与故乡的暖意写在了一起。月亮其实从哪里看都是一样明的,但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故乡的月亮更明亮、更好看,这显然是感情的因素在起作用。有人说《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写得很美啊!是的,很美,比杜甫的诗还要美。但是,白露为霜,白露已经变成了霜,应该更适合于霜降节气,那是一个半月之后的事情,中间还隔着秋分、寒露两个节气。从白露到霜降,一天天冷下去。繁华从白露开始谢幕,到霜降就彻底结束。

戏剧《日出》中有一段经典的台词,陈白露对旧时恋人方达生说:“(兴高采烈地)我顶喜欢霜啦!你记得我小的时候就喜欢霜。你看霜多美,多好看!(孩子似的,忽然指着窗)你看,你看,这个像我么?”傻孩子,你看到过什么比霜更不坚实、更不耐久的事物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年已经过了大半。岁月如此不能挽留,能挽留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心境和快乐。

责任编辑:贾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