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济宁曲阜市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积极寻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农村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合作社抱团发展 集体农户双增收
在位于尼山之麓、沂河之滨的尼山镇南辛北村的尼山红葡萄种植基地里,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丰收品鉴会上,人们尝到了最新采摘的“尼山红”葡萄。这些葡萄甜度高,有着蜂蜜的口味、玫瑰的香味,口感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93亩的大棚中种植了7种优质葡萄,每亩大棚收获葡萄3000多斤,收入可达7万余元,这里成为曲阜市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
曲阜市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能力的“牛鼻子”工程,创新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盟,推动支部领办合作社由单打独斗向规范运作、“抱团发展”转变,实现了村党支部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双提升”、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依托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盟,全市支部领办合作社数量达到160个,292个行政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过10万元,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
竞赛比武大排名 比学赶超促振兴
说起2020年曲阜市村级“竞赛比武大排名”活动,小雪街道白杨店村属于后30名的村庄之一,这让白杨店村党支部书记孙广元脸上很是挂不住:“那时候我真是觉得抬不起头来,我下决心一定要摘掉落后的帽子。”2021年白杨店村“两委”换届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一上任就着手“进位”之路:硬化路面4万平方米,铺设了自来水管道、污水管道,处理黑臭水体2处,修建800余平方米文化广场……为增加村集体收入,村党支部领办了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依托本村雪莲藕种植大户,建设雪莲藕深加工厂房,建成后预计年增加就业岗位30个,村集体每年将增收20万元。
“竞赛比武大排名”活动,对前30名村进行表彰,按等次给予村党组织书记绩效奖励,对后30名村颁发“流动黄旗”,让他们红红脸、出出汗。同时,前30名村和后30名村开展结对帮扶。通过“竞赛比武”,各村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先进村子也毫不保留地将发展经验向落后村庄传递,村级党组织干事创业的动力更足了,引领发展的能力更强了。
现在,良好的发展效应已经凸显:吴村镇簸箕掌村的黄桃种植技术送到丛庄村,发展起黄桃基地400多亩;姚村镇庙东村50亩莲藕基地带动全市发展起500余亩莲藕基地……折射出曲阜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优秀传统文化+” 擦亮党建新品牌
迎着朝阳,尼山镇鲁源新村的老年公寓里开始了每天早上的例行“检查”。孔凡玲带着几名志愿者逐个宿舍敲门问候,察看老人们的身体情况、帮忙打扫卫生、统计代办事项,忙得不亦乐乎。
“每天来看一眼我们心里才踏实。”志愿服务活动发起人孔凡玲说,自从被村里评为“尚德党员”后,她每天都想给自己找点事做。
2020年,鲁源新村评选出了“尚德党员”“最美志愿者”“和睦邻里”“孝和之家”等6个类别100名先进个人和先进家庭,孔凡玲就是其中之一。不仅生活越来越充实,孔凡玲的“尚德党员积分”也日渐增多。“不只送奖状、戴红花、发证书,我们还给这些先进代表每人发一张‘尚德积分卡’,可以到我们的‘尚德超市’进行等值兑换。参与活动挣积分、‘尚德超市’兑好礼,已经成为鲁源新村的‘新时尚’。”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说。
曲阜市将持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积极构建以建设过硬党支部为引领、争做“尚德党员”为带动、共创孝和之村为目标的村级社会治理体系,在全市掀起人人争先进、村村树文明的热潮。(济宁日报记者孙逊 通讯员戴静静 张志新)
来源:济宁日报
责任编辑: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