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发布日期:2021-12-2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浏览次数:6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党中央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2021年是过渡期的第一年,各脱贫地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党中央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2021年是过渡期的第一年,各脱贫地区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首要位置,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但要清醒看到,脱贫地区发展基础总体仍然比较薄弱,部分脱贫农民存在返贫风险。

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始终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2022年要继续守稳脱贫攻坚的历史成果,保持对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政策不脱节、帮扶不脱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以稳定外部支持与投入机制为重点,以培育低收入群体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为关键,进一步完善覆盖重点群体、重点地区、重点工作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这是从制度上预防解决返贫问题的有效举措。要开展常态化排查,对不稳定户、边缘户开展动态管理,将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纳入监测帮扶,适当放宽监测对象认定标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人管、管到位,实现动态清零。贵州省利用大数据优势,用好防贫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了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快速发现和响应,值得各地借鉴。

聚焦重点工作,持续发力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这既是关系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脱贫地区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尤其要接续做好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支持,从而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产业方面,要提高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支持产业全链条开发,发展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就业方面,要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提升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倾斜支持政策落实。对脱贫地区来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接续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这就要求对重点区域落实倾斜政策。对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要落实已出台的支持政策,实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开展“组团式”教育和医疗帮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新的一年,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在此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孟文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