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新农人”的“兴农梦”

发布日期:2021-12-06  来源:天津学习平台  作者:白佳丽  浏览次数:21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不是回家种地,而是去看更广阔的天地。”28岁的张建芳这样解释自己回乡变身“新农人”的原因。2018年,即将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博的张建芳决定回国。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多后,她又选择回到家乡——天津市宁河区芦台街道当“农民”,将“新农人”思维运用于现代农业,推广天津小站稻。张建芳正在检查产品。(摄影:新华社记者孙凡越)宁河是天津的农业大区,

“不是回家种地,而是去看更广阔的天地。”28岁的张建芳这样解释自己回乡变身“新农人”的原因。

2018年,即将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博的张建芳决定回国。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多后,她又选择回到家乡——天津市宁河区芦台街道当“农民”,将“新农人”思维运用于现代农业,推广天津小站稻。

张建芳正在检查产品。(摄影:新华社记者孙凡越)

宁河是天津的农业大区,而小站稻是我国著名的优质水稻之一,因天津水量减少而逐渐衰落。如今,张建芳看中了天津再次振兴小站稻的机遇。

然而创业最初的路,多数是艰难的。“2020年初回到宁河,很快就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张建芳看着流转来的200多亩地干着急,工厂建设、销售渠道也毫无头绪。

很快,在政府的帮助下,张建芳流转来的土地开始了播种。她跟着农民下地“学习”,农民是她最好的老师。

销售,是张建芳要面对的第二个难题。“当时没有销路,首先想到了电商。”张建芳说,她开始一步步从微信群、小程序做起,并逐渐开设淘宝店铺,与线下商超合作。

如今,张建芳所在的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站稻已经在当地打响了知名度。为了更好地拓宽销路,她还积极参加农业领域比赛,并去杭州学习了直播电商培训讲师课程,团队也增加到了6人。

贾鑫作为天津奥博七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有着与张建芳一样的经历。16岁出国到澳大利亚的他,2012年决定回到家乡宁河从事现代农业。

回国后,贾鑫在宁河区七里海湿地边承包了土地,开始养殖七里海河蟹。在七里海湿地旅游业火热的带动下,贾鑫的河蟹销售火爆。

2015年,天津市决定将原七里海湿地公园关停,2017年开始彻底整改。贾鑫的河蟹一下子没有了销路。贾鑫说,面对困难,他开始利用互联网拓宽销路。凭借着优良的品质,河蟹销得越来越远。

贾鑫正在直播。(摄影:新华社记者孙凡越)

如今,他已经实现小站稻与河蟹绿色混养,带动了当地278户蟹农增收致富。

有人说,“新农人”离土地太远,然而总是一身工装的贾鑫,8年来几乎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新农人’离农田的远近不是具体指标,而要看是否在为农业做实事。”贾鑫说。

“‘新农人’带领‘老农人’不断学习新知识,‘老农人’反哺‘新农人’传统经验,这样农业发展才有内生动力。”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宁河区分校校长唐立安说。

来源:新华社

作者单位:新华社

责任编辑:孟文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