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产业动态 » 正文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5年将基本形成

发布日期:2021-11-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喆  浏览次数:5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11月24日,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介绍,《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规划》提到,北京将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中关村国家自主

11月24日,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介绍,《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规划》提到,北京将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阵地,围绕“三大核心板块”部署实施重大任务。

未来,北京将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战略科技力量,通过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支持原创性基础研究等建设和科技攻关,充分体现“北京担当”。

北京将围绕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聚焦产业新动能培育和全域应用场景构建。通过培育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的“先进智造”产业等高精尖产业,以及加快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等场景建设,更好地体现“首都特色”。

北京还将围绕国际化特点和需求,聚焦重点区域、国际化人才等创新要素优化配置以及开放创新生态营造,体现“高水平改革开放”。比如,在“三城一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发力,加大青年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等。同时通过深化政府科技管理改革等,推动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建设。

海淀区副区长林剑华介绍,中关村科学城将发挥“三区”政策叠加优势,为海淀聚增量、为国家试政策,吸引更多创新主体入驻,巩固“试验田”地位。

作为“三城一区”的主平台之一,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丁明达提到,“十四五”期间,怀柔科学城将发挥科学设施集群效应,有效解决科学设施之间、研究院所之间存在的“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突出现象。

许强说,到2025年,北京将在“科学中心”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创新高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创新生态”营造中形成新成效;到2035年,实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王喆)

责任编辑:张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