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潮流所向。10月15日下午,跟随乡村振兴齐鲁论坛“观摩团”,大众日报记者走进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近年来,这里探索了“三集中”模式,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人口向街道驻地集中、产业向现代园区集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
桃园示范区涉及25个行政村、3.2万人、8万亩耕地,覆盖整个桃园街道。2017年以来,桃园街道先后完成了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桃园示范区内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56个,对接中粮、鲁粮等农业龙头企业,建立4.6万亩订单农业基地。通过土地整合,街道新增耕地8000多亩,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品质不断提升。另外,引进鲁望集团,探索了“211”模式(两口人,种1千亩地,养1万头猪),通过种养结合,实现了农业循环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绿色原粮基地4.6万亩。
发挥聚合力,打造产业现代园区。通过规划建设小微创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农业科创园,桃园示范区引进美国宜瑞安、广东海大等9家农业龙头企业和90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50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此外,通过与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合作,桃园示范区规划建设容纳3万人的生态宜居小镇,有序引导人口向街道驻地集聚;同步推进城乡公共配套服务均等化,建设了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8项配套工程,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资源服务。(记者王鹤颖 毛鑫鑫)
来源:大众报业
责任编辑: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