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采取“治理突出问题、保护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式,持续强化乌伦古湖资源保护和开发,湖区面积、湿地面积逐步增大,乌伦古湖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湖区生态明显好转。
图为俯瞰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庄晓颇 摄)
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城以西20余公里的解特阿热勒镇内,由乌伦古湖(大海子、中海子)和吉力湖(小海子)两部分组成。湿地公园总面积1271.55平方公里,其中湿地总面积1095平方公里,湿地率86.11%。乌伦古湖是北疆最大的永久性淡水湖,也是迁徙候鸟飞越天山和阿尔泰山的“能量补给站”。
图为水清草绿的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庄晓颇 摄)
福海县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张宜海介绍,为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福海县成立乌伦古湖生态环境保护兵地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县级湖长4名、乡村两级湖片长12名,聚焦突出问题,制定同防同治6项制度,共同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库保护管理长效机制。他说:“阿勒泰地区坚持节约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编制《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等文件,将乌伦古湖沿岸划分为红线保护区、黄线缓冲区、蓝线优化区,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
近年来,福海县把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投入12042.98万元实施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教育、湿地保护与恢复、水污染防治、湿地生态效益等工程,每年利用融雪水实施生态淹灌,开展湿地修复岸坡恢复16公里,人工育苇300公顷,环湖植被恢复450公顷,芦苇复壮647公顷,水鸟栖息地恢复100公顷;加快“环湖绿化”工程,种植树木10万株,绿化面积达140公顷,沙化防治效果显著提升。
同时,实行野生动物保护奖惩机制,严格落实水域常年禁渔区、天然水域禁渔期管理制度,建立乌伦古湖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湿地管理站、鸟类救治繁育站、大型鸟屋、“昆虫旅馆”等549个,每日安排13名管护员进行巡护,湿地鱼鸟数量持续增加。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福海县按照“严格保护、合法开发、永续利用”原则,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为在乌伦古湖养殖的冷水性鱼类(庄晓颇 摄)
同时,通过强化乌伦古湖特有冷水性鱼类养殖,扩大白斑狗鱼、梭鲈等冷水鱼品种养殖面积,支持开展细鳞鲑、江鳕等特有品种养殖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建设以放流滤食性鱼为主、土著鱼为辅的“放牧式”生态渔场,强化湖区土著鱼类增殖放流,人工繁育土著鱼类苗种水花、夏花、秋片约9000万尾,建成土著鱼类繁殖和鱼苗供应基地,达到了水质改良和生态渔业发展的双赢效果。
福海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纳燕介绍,2021年,福海县加快环湖公路等提升改造,加大阿克乌提克勒村、阿勒尕村等环湖特色村旅游开发建设,深入挖掘水文化、鱼(渔)文化、驼文化等品牌,鼓励企业、公司、合作社在景区实施个体经营项目,实施系列优惠政策,探索建立“旅游+企业+农牧户”体验式商业模式,辐射带动该县1万多农牧民增收致富。
福海县副县长张守国说:“近年来,福海县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坚持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如今,福海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图为环乌伦古湖景区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庄晓颇 摄)
今年以来,环乌伦古湖景区景点接待游客115.27万人次,同比增长40%,实现旅游消费7.48亿元,同比增长20%。(记者查燕荣 通讯员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
责任编辑:刘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