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依托光照充足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闲置的荒山荒地,大力实施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管好电站运维、用好电站收益,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目前,该州拥有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33座,电站规模21200千瓦,覆盖脱贫村212个。
石屏县牛街镇老旭甸村村级电站
据了解,目前这133座电站已实现线上监测智能化,所有电站均运用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和阳光云App,实现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对电站故障、运维检修、健康指数及发电效益等运行数据24小时进行监测。同时,通过视频监控实时查看站内和周边环境,对运行故障及时安排专业维护人员妥善处置,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少了监测成本。
红河大力实施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 图片来自红河图片库
红河州坚持把光伏扶贫项目健康运行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做到监管常态化。组织电站监理公司到发电能力较低的电站开展实地调研,重点检查电站场地除草、光伏板清洁、围栏安全、电站地质安全等,通过现场分析研判,提出整改措施,探讨解决难题。
配网升级改造 图片来自红河日报资料库
红河州通过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把电站产权确权到村,责任明确到人,建立电站运维管护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单位定期开展电站管护工作。各电站聘请电站所属村村民作为电站管护员,负责电站看护、日常巡视、光伏板清洁、场地除草等日常运维,并进行相应的电气安全知识培训,发现电站异常或故障及时报运维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确保电站发电充足,运行持久稳定。
技术人员运维电站后台 陈永来 摄
红河州把光伏电站发电收益纳入村集体经济管理,发电收益形成的村集体收入用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发展“阳光产业”,解决农村公益事业“无钱办事”的难题,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形成农村公共事务“共抓共享共治”的长效机制,让“阳光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共同谱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红河日报
责任编辑: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