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稻麦不分、牛羊不辨 劳动意识不容有“缺”

发布日期:2021-09-09  来源:陕西网  作者:张继民 王雅  浏览次数:22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劳动教育,关乎人的健全成长,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在大中小学中加强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劳动素养缺失急需“补课”一次,吴晓龙带着女儿在草原上骑马,女儿却说想骑旁边的羊,吴晓龙问:“你知道这是啥不?是用来骑的吗?”女儿回答:“我在课本上见过,好像是羊。它长得又大又胖,跟马没多大区别啊。”吴晓龙啼笑皆非,又无

劳动教育,关乎人的健全成长,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在大中小学中加强劳动教育,意义重大。

劳动素养缺失急需“补课”

一次,吴晓龙带着女儿在草原上骑马,女儿却说想骑旁边的羊,吴晓龙问:“你知道这是啥不?是用来骑的吗?”女儿回答:“我在课本上见过,好像是羊。它长得又大又胖,跟马没多大区别啊。”

吴晓龙啼笑皆非,又无可奈何。孩子在家书桌不用整理、袜子也不用洗,都由爷爷奶奶包办了。虽然已经小学四年级,基本上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生活常识。

陕西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东区德育处副主任杨明格认为,家长几乎代办了家里所有能动手的事务,孩子因此逐渐缺失了应有的劳动能力,没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的习惯养成。

学生的劳动能力在下降,学校需要打扫的劳动区域也随之缩小。近几年,不少中小学已经取消班级负责校园清洁区的规定,取而代之的是由专业保洁打扫,各班级只安排每天教室的值日生。

担任过十多年班主任的杨明格,曾经见过一些初中生还不会扫地。为此,杨明格在工作之余,主动充当了劳动教育老师一职,手把手教学生们如何擦桌子和玻璃,如何扫地。对此,她忧心忡忡:家长和老师不能一辈子代劳,孩子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除此之外,学生课业负担重也成了参与劳动的阻碍。14岁的吴博今年上八年级,放学回家后一刻不停歇,做完所有家庭作业要到晚上十点半,为了保持名次,他还要额外完成一些习题,直到十二点洗漱休息,这期间,除了吃饭几乎没有离开过书桌。

“孩子时间紧、课业重,各种事情家长包办。有些学校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等普遍存在,并非‘真劳动’。”西安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吴积军说,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我们的孩子不仅不珍惜劳动成果,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

形成崇尚劳动的导向

“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陕西省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意味着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升到了与语、数、英同等重要的位置。

实际上,在学校设置劳动课只是一种引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訾艳阳说:“劳动课程育人不仅仅是简单地安排课时和开设直接的劳动教育课程,更是要在理念上加强‘劳动对教育的意义’的认识,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学生们在劳动教育基地农场做移栽实践

在西安交大附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已经作为高一、高二年级必修课进入课程表。上课形式较为灵活,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和总结交流等都可以作为劳动教育的内容。

与此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的劳动教育选修课也同时上线,高一、高二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20学时的学习,且考核合格。

“劳动教育只靠课堂上讲是不够的,还需充分去挖掘,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每个学科所教的知识背后,都有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不少老师认为,让劳动教育贯穿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方式中,才是劳动教育推进的有效方式。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将劳动教育与社团课结合,每周统一时间,在教室开展门类多样的社团课,有演讲、绘画等。西安交大附中则通过建立劳动兴趣小组,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应当具有的劳动能力。

“目前,中考已经将劳动教育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里,学生要是想上省级示范高中,必须要让综合素质评价达到全A。”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这是一种导向,未来劳动教育将越来越重要。

打造各类“行走的课堂”

在鼓励学校进行多样化探索的同时,建设劳动教育基地也列入陕西的计划。

开辟“楼顶农场”是一些学校的奇思妙想。2020年9月,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把教学楼楼顶的空地开辟出来,打造成楼顶农场。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培养劳动能力,学习南泥湾革命先辈们努力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将农场取名为“致敬南泥湾红色教育劳动实践基地”。

西安市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的楼顶农场喜获丰收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开展劳动教育就需要有场地,但学校早已建好,规模大小是固定的,所以缺乏场地目前依然是困扰诸多学校的难题。”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郭戈说。

面对劳动教育场所缺失的问题,不仅学校发愁,家长也愁。家住西安市碑林区的李晓霞,通常带孩子去相对较近的秦岭峪口爬山,为了凑齐一家人的时间,只能在拥堵的周末出发。等到了目的地,大人累、孩子累。而真正能让孩子劳动的地方,更是不知从何找起。

随着劳动教育工作持续推进,陕西省各地已经逐步开始探索依托自身自然和人文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比如,今年以来西安市鄠邑区建成了四大劳动教育基地,陕西省安康市恒口示范区也建成了五个校外劳动基地。

责任编辑:李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