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湖北通山:养护竹林推动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07-22  来源:武汉学习平台  浏览次数:24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让3万多农户增收 范芃 摄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以前,把一根竹子卖到山外,可以挣5元钱;现在,一根竹子的呼吸,就能让农民多挣1角钱。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燕厦乡金坑村农民李如寅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里的一环。 清晨,60岁的李如寅戴着草帽、拿着镰刀,


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让3万多农户增收 范芃 摄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以前,把一根竹子卖到山外,可以挣5元钱;现在,一根竹子的呼吸,就能让农民多挣1角钱。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燕厦乡金坑村农民李如寅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里的一环。

清晨,60岁的李如寅戴着草帽、拿着镰刀,一如往常上山巡视竹林,清除杂草。这片栽种于荒山的3000亩毛竹林,是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的一部分。


“竹林可以吸碳吐氧,这个项目每年能吸收约6500吨二氧化碳。那些碳排放超标的企业,可以通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购买我们的减排量。”项目投资人之一、通山县儒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2014年,李如寅被聘为金坑村项目的养护负责人,每年工资5万元。他带着招来的短工,在山上除草、种竹子。跟他一起干活的农民高峰时期有近百人,每人每天工资150元。


2015年底,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成为全国首个可进入碳市场交易的同类项目,李如寅也成为全国首个竹子造林碳汇项目兼职“林长”。


“以前我靠酿酒和修电动车挣钱,一年收入5万元左右。这几年靠农闲种竹子、养护竹林,一年多挣5万元,收入翻番。7年来已经多挣了35万元。”李如寅说。据测算,该项目为通山县村民创造了15万个短期工作机会、50个长期工作机会。


这个项目一头连着减碳减排,一头连着乡村振兴。通山县林业局造林股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坑村地处鄂赣两省三县交界处,曾是有名的特困村。两年前,通山县摘掉湖北省贫困县“帽子”。如今,这里的竹子碳汇项目超过40万亩,3万多农户因此增收,又多了一条致富新路。


据悉,湖北碳交易试点7年来,已成为我国最大区域碳交易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约一半。湖北省内原贫困地区产生的217万吨碳减排量进入市场交易,卖了5000多万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上线了,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来买竹林碳汇。我们卖得越多,当地农民就挣得越多。”项目投资人之一、通山县儒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把家乡的荒山变成一片竹海,让老乡们靠这个挣钱,我真正明白了绿水青山为什么就是金山银山!”


武汉学习平台

作者单位: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田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