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加快补齐社区“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短板

发布日期:2021-08-06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田福良 田傲云  浏览次数:23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全国政协7月26日在京召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大趋势和老龄化规律,着眼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发挥制度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社会协同,走出一条具有

全国政协7月26日在京召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大趋势和老龄化规律,着眼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发挥制度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社会协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老龄化之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条件。

90多位全国和地方政协委员参会,40多位委员、专家和基层代表发言,100多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委员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面临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的双重压力,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持久的,必须及时应对、综合应对、科学应对。

针对社会化养老问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作了题为《推动养老托幼建设加快补齐社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短板》的发言,提出了一些具有实操性的建议。

凌振国表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同时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举几个数字为例: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的母亲中有32.9%因照料孩子被迫中断就业,平均中断就业时间达2年以上;在继续就业的母亲中,超过47.8%因照料孩子每月平均请假1.7天;60.7%的“一孩”母亲因为“无人照料孩子”而不愿意生育“二孩”“三孩”。我国目前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4000多万,更是给数以千万计的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为此,凌振国认为,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托幼,已经成为减轻家庭负担、有效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生育率的重要途径。

在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为了更清晰地摸清全国社区“一老一小”人群对于优养驿站建设和服务方面需求,今年4月,中国房地产报社、人民政协报社及有关中央媒体联合发起了“中国优养驿站建设及服务需求的全国样本调查”,在全国12个省(区、市)29个5000人以上社区开展深入调研,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8%社区居民对建设涵盖“一老一小”优养驿站(日间照料中心)持欢迎和肯定态度。

凌振国认为,社区养老、托幼建设是完全居住社区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之所急、社会之所需、人民之所盼,势在必行且应该积极推进。此项建设坚持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定位,加强了“一老一小”社区日间照料,优化了养老、托幼服务供给,汲取了一些地方社区开展的“时间银行”互助活动经验。如何科学设计、精准实施、高效推进,既让地方政府愿意干,又能使具体执行部门觉得不难干,需要全社会积极支持,群策群力,共同推动,聚焦解决好“一老一小”急难愁盼问题。

实际上,住建部等13部门于2020年8月印发的《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也指出,“到2025年,基本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区同步配建各类设施,城市居住社区环境明显改善”,要求“合理确定居住社区规模,以居民步行5—10分钟到达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等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原则”“合理确定居住社区规模,原则上单个居住社区以0.5万—1.2万人口规模为宜”。与意见同步公布的《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中则明确规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包括一个幼儿园、一个托儿所和一个老年人服务站。

目前,我国共有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近16万个,其中5000人以上的约2.4万个。据初步估算,我国城镇需综合改造的老旧小区投资总额高达4万亿元,如改造期为5年,每年可新增投资约8000亿元以上。

凌振国表示,如何用足用好每年数以千亿元建设投资,推动完善社区养老、托幼设施建设和运行模式,应该作为破解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加以研究推动。

凌振国认为,着重围绕5000人以上社区建设优养驿站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开展“百城万站”试点工作(即在100个城市选择10000个符合条件的社区建设优养驿站及类似设施)是一个方法。“改造专项资金可以向此方面倾斜,通过试点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建设标准、搜集有关数据、评估运行效果,为各地加快补齐社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短板提供有益参考。”(人民政协报记者田福良 中房报记者田傲云)

责任编辑:郭星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