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贵州铜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促进增产增收

发布日期:2021-08-10  来源:铜仁学习平台  作者:段凌睿 陈阳  浏览次数:18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7月21日,陕西省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理华食用菌产业园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良好。产业园负责人张阳笑呵呵地说:“我们种地用的肥料,都是食用菌废菌渣加工制作的天然绿色有机肥。”食用菌是敖寨乡特色农业产业,全乡每年生产菌棒2500余万棒,种植面积2000余亩。每年菌菇采摘后,将遗留上千吨废菌棒。废菌棒里有大量

7月21日,陕西省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理华食用菌产业园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良好。产业园负责人张阳笑呵呵地说:“我们种地用的肥料,都是食用菌废菌渣加工制作的天然绿色有机肥。”

食用菌是敖寨乡特色农业产业,全乡每年生产菌棒2500余万棒,种植面积2000余亩。每年菌菇采摘后,将遗留上千吨废菌棒。

废菌棒里有大量的杂菌,菌棒的套袋破损之后,如果这些物质流散到周围环境中,会造成污染,从而导致来年食用菌种植遭受污染。

农业废弃物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如何将废弃菌棒变废为宝?

近年来,万山区在实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进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为此,立足实际和长远,当地积极探索菌渣还田技术,将菌渣变为有机肥,让“废渣”变成增产增收的“金粒”。

“我们采用‘菌菜轮作’模式,在棚内培植食用菌,棚外种植蔬菜。待菌菇采收完后,再根据接下来要种的农作物,在菌渣中添加相关的微量元素,制作成有机肥还田。”张阳介绍,这种模式既能最大化利用土地,还能减少污染,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敖寨乡“菌渣还田”模式只是万山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万山探索出“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种养结合生态链、“鱼藕共生”“稻鱼共育”等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谐统一。

此外,万山还建立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中心,将畜牧养殖中产生的牲粪资源化利用,加工成有机肥,销售到周边省、市蔬菜大棚、经果林。

目前,万山实施生态循环农业战略,已打造敖寨食用菌、谢桥竹荪、黄道香柚、下溪生态葡萄、茶店车厘子、鱼塘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品牌,完成食用菌种植7050万棒,新增种植香柚、李子、车厘子、百香果等1万亩,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79个近3万亩。2020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9.8亿元。

来源:铜仁日报

责任编辑:刘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