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态环保 » 正文

福建创新开展智慧治理海漂垃圾取得积极成效

发布日期:2021-08-10  来源:闽南网  作者:张立庆  浏览次数:10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渔业养殖、城乡生活等重点行业领域源头管控持续强化,地方“海上环卫”队伍建设有序推进,地方资金投入明显提高,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正从“有人管”向“管得住”“管得好”转变。根据无人机航拍监测,今年上半年,福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渔业养殖、城乡生活等重点行业领域源头管控持续强化,地方“海上环卫”队伍建设有序推进,地方资金投入明显提高,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正从“有人管”向“管得住”“管得好”转变。根据无人机航拍监测,今年上半年,福建宁德、连江、诏安等沿海重点岸段海漂垃圾分布密度同比下降30%—50%。

据悉,福建省委、省政府将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列入2021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予以推动,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指导沿海六市一区细化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治理目标和重点任务。配套设立了2021—2023年度共计1.3亿元的省级专项奖补资金,本年度4375万元资金已完成下达。强化部门协作,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组织住建、水利、海洋渔业等12个省直部门,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重大事项的研究和协作,对重点地区突出问题治理加强调度和帮扶。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将福建全省沿海现有44万口传统养殖渔排全面升级改造为塑胶渔排或深水大网箱,31.8万亩贝藻类筏式养殖泡沫浮球全面升级改造为塑胶浮球;交通部门持续完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沿海各港均与第三方船舶污染物接收企业签订污染物接收转运协议;海事部门持续加强海上船舶垃圾排放接收监管,实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监管联单制度。陆上加强城乡生活垃圾防治,住建部门持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指导支持各沿海及海岛农村生活垃圾建立“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偏远地区和海岛就地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加强行业监督和群众监督。流域上加强河漂垃圾防治,水利部门结合河长制工作强化水岸联动,将流域沿岸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纳入年度考核,组织清理整治河漂垃圾,加强日常巡查管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依托生态云平台,将重点海湾、主要入海河流与小流域等汇聚成“海洋信息一张图”,推动海漂垃圾智慧治理。加强智能分析预警,应用数值模型,提前研判海漂垃圾扩散轨迹和潜在分布区域,率先对九龙江入海垃圾漂移轨迹进行业务化预测预报,指导环卫队伍精准治理。加强智能调度管理,共享沿海通信铁塔设施建成首批42路智能监控网络,同步开展重点岸段海漂垃圾种类、数量、面积、密度等智能计算分析,通过告警、派发任务单、接受任务单、打捞清理、整改反馈和考核监督的闭环管理流程,确保及时发现并精准清理海漂垃圾,核实评估突出问题整改实效。

下一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督促指导福建福州市、漳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切实落实《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和渔业垃圾减量化,以渔排渔船渔港为重点,从源头减少海面垃圾。

全力推进“海上环卫”队伍建设。指导督促沿海地方,尤其是福州市、漳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加快“海上环卫”队伍实质性组建,配备充足的人员和设备,实行巡回保洁制度,与陆上环卫无缝对接,实现辖区内岸滩、河流入海口、近岸海域全覆盖、常态化清理。

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和智慧治理。深入开展重点岸段智能监管项目建设,增加布设50个左右海漂垃圾重点防控岸段以及敏感海域海岛视频监视点,不断扩大智能监管范围。开发建设三都澳、闽江口、诏安湾等重点海湾海漂垃圾漂移轨迹预测系统,推动业务化运行,指导地方精准环卫。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和智能学习,提高海漂垃圾智能识别和分析准确度,完善智能调度监管闭环设计,提高海漂垃圾治理调度效率。(记者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春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