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5家民营企业与会,听取宏观政策在微观主体的落实情况及建议,听取应对美加征关税的举措及建议,听取稳外贸、稳就业的意见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持续为民营经济发展培育沃土,一系列精准有力、扎实有效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不断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组织保障不断完善,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民企在稳增长稳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此次座谈会上,郑栅洁与与会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互动交流,对关心的问题逐一作出回应。他表示,微观主体对宏观政策落实情况感知最直接、感受最真实,与民营企业开展常态化沟通交流是制定完善宏观政策的有效途径。
郑栅洁谈道,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是吸纳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在稳增长、稳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2012年以来,我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比重由79.4%提高至92%以上;2024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50%以上。
不仅如此,从外贸出口来看,民营企业正在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力。
3月中旬,比亚迪汽车正式在塞尔维亚上市,为当地消费者带来多款纯电动车型。今年开年以来,比亚迪汽车出口数据喜人。其中,2月份比亚迪乘用车海外销售67025辆,同比增长187.8%。
“我们很高兴能够在塞尔维亚拓展销售网络。欧洲的每个新市场都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可持续发展技术。”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李柯表示。
增强民企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征程中,民营经济作为“深度参与者”,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据统计,2012年以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民营企业,从2.8万家增长至42万家,占比由62.4%提升到92%以上。
“民营经济是天然的‘地瓜经济’,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发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具创新活力的生力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总结说,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两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我国加速落地应用,其中便活跃着许多民营企业的身影。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规模达47.9亿元人民币。其中,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以13.8%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领域第一梯队。
前不久,商汤科技推出“日日新融合大模型”。它能够对图像、视频、语音、文本等多源异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推动深度推理与多模态信息处理能力的新发展。未来其将重点在机器人、视频交互、办公、教育、金融、自动驾驶、园区管理、工业制造等场景落地,提升信息处理效率与交互体验。
“民营企业最贴近市场、最清楚应用,最有条件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成长、经济增长。”单志广认为,应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积极参与未来产业发展,让其身份更有认同、情感更有归属,更自信地在广阔舞台大显身手。(记者刘园园)
责任编辑: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