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发展县域产业要有系统思维

发布日期:2025-04-22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浏览次数:1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出良方,强调“要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深刻揭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还为各地立足实际发展县域产业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单元,它涉及生产、分配、流通等各个环节,具有功能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出良方,强调“要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深刻揭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还为各地立足实际发展县域产业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单元,它涉及生产、分配、流通等各个环节,具有功能相对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但与此同时,区域性特征也决定了在发展县域经济时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所取舍。我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各地要如何找准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答案就在总书记所说的“立足县域产业基础”中。

要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找准特色产业、发展主导产业。比如,总书记考察过的陕西柞水县,当地常见的柞树适宜黑木耳生长。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将木耳产业打造成县域特色产业,并发展出以木耳为主导,多种食用菌、特色养殖、高山茶叶、生态药业等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将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县域富民产业。找准切入点后,如何进一步将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各地“注重分工协作”。具体来说,就是“错位发展、串珠成链”。

“错位发展”,就是要在优势特色的路子上走下去,通过差异化提升产业竞争力。总书记今年3月在贵州考察时还讲过“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抓好人无我有的东西”,虽然是针对乡村旅游产业提出的,但放大到县域产业发展中,这一准则同样适用。县域产业发展关键靠“特色”,要抓好人无我有的东西,发挥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在县域内做好产业细分。还要注意的是,“错位发展”不只要求“错位”,还应注重“发展”,要立足当下的产业基础,着眼长远,有前瞻性地进行系统谋划,让县域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能够与时俱进,带来更长久的效益。

“串珠成链”,就是要在做好“错位发展”的基础上,将这一个个特色产业、一环环产业分工进行串联整合,形成产业集群,将分散的比较优势凝聚为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对不少县域而言,农业产业依然是“重头戏”,这就要求各地以县域特色产业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尤其要打破地域界限,在县域间进行资源配置和要素统筹规划。比如赤水河贵州段的上中下游地区,就将白酒这一特色产业连片成带,形成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通过跨域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不管是“错位发展”还是“串珠成链”,其关键都在于运用系统思维,看到县域经济的整体性、关联性、耦合性和协调性。“错位发展”要先看到全局才能找准自己的“位”,“串珠成链”更是要统筹规划、避免各自为营。而从更为广阔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看,我们发展县域产业,说到底是为了通过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引下,必将有更多乡村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何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