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气象局印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建成基础牢固、技术先进、分工明确、体系完备的国省一体化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新格局,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有效提升,为防灾减灾决策指挥和行业赋能提供精准支撑。
近年来,气象部门不断强化面向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多行业的气象灾害风险服务,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推进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向客观化、定量化、场景化发展,为加快推动灾害性天气预警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延伸打下基础。
2022年,中国气象局部署启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试点,同步组建工作专班和技术专家组。目前,覆盖短中期、月—季—年的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初步建立,短中期和气候尺度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指南相继印发,风险业务由9个试点省扩展至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国省一体的气象灾害风险业务体系初步建立。
国家气象中心研发县域尺度的逐日更新的未来3天、7天、10天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一张图”,建立了暴雨、台风、高温等7个灾种的气象阈值矩阵及风险等级指标,构建了气象灾害风险预报模型。
国家气候中心建立客观化灾害事件时空识别技术和不同区域(流域)分季节分灾害类型的精细化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灾害风险预警实时业务,实现“关口”前移。
部门联动日益紧密。在与应急管理、水利、农业农村等多部门传统合作基础上,气象部门不断与各部门强化气象灾害风险技术研发,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试点、高速公路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等工作。目前,联合相关部委共同发布的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覆盖水利、自然资源等多个重点行业领域。
2024年,气象部门联合各部门发布气象风险预警1.9万余条,较同期提升12%。在农业领域,联合农业农村部累计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48期,助力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缩减41.6%,干热风预警助力冬小麦减灾增收约30亿斤。去年全国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90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4765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4.3亿元。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依托行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数据集,研发行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其中,电力负荷高温风险及电线覆冰厚度风险预报产品、公路交通暴雨灾害风险预警产品已在能源保供迎峰度冬(夏)气象保障服务、强致灾天气过程中得到应用。
责任编辑:张琳皓 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