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产业动态 » 正文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功

发布日期:2025-04-2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董丝雨  浏览次数:1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林龙大模型,标志着我国在智慧林草研究和应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林草行业具有地域广阔、类型复杂、工作难度大等特点,亟须与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林草质量精准提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林龙大模型,标志着我国在智慧林草研究和应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林草行业具有地域广阔、类型复杂、工作难度大等特点,亟须与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林草质量精准提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怀清介绍,林龙大模型具备五大优势:

通过行业文本知识多智能体技术,有效融合林草领域知识,弥补通用大模型在林草行业知识方面的缺陷,使大模型对林草领域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提升60%以上;针对林草行业数据和业务特点,构建林草多模态数据的时空大模型,打破通用模型在时空数据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上的局限,使林草业务计算和处理能力提升50%以上;实现多模态大模型与专用小模型协同融合,降低开发成本,显著增强模型复用性、适用性和通用性,开发利用效率提升10倍以上;成功解决林草领域低资源条件下的多端兼容和国产化适配问题,摆脱林草行业大模型对高算力的依赖,提升模型易用性和普惠能力;实现行业自主产权的开放共享,具备强大扩展性,能支持功能更新迭代与产品的持续完善。

目前,林龙大模型已在行业文本处理、树种类型识别、表型参数提取、野生动物识别、病虫害监测、林火识别、生态系统评估、经营管理决策等8个应用场景落地。

“比如在‘三北’工程区,林龙大模型根据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可自动识别植被类型、分布、结构等,并以此开展工程区生态效益精准评估,利用数字孪生智能模拟与决策算法进行结构优化调整,为区域内提升林草植被质量提供决策方案,使决策效率提升5倍以上。”张怀清说,再比如,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林龙大模型可通过图像、视频、声纹等多模态数据融合,精准判断海南长臂猿的数量、位置。

据了解,林龙大模型对树种类型的识别准确率超过93%,对林果品种、成熟度、品质等表型的识别准确率超过90%,对野生动物类型、数量、姿态和行为等的识别精度在91%以上,对松材线虫病等病害的识别精度超过90%,对复杂背景下森林火灾、烟雾等灾害的识别精度超过92%,对归一化植被指数、产水量、土壤保持力、总初级生产力等关键生态参数的提取精度在85%以上。(记者董丝雨)

责任编辑:杨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