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农资打假松不得,粮食安全等不起

发布日期:2025-04-18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丁乐坤  浏览次数:2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当前,各地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对各种农资的需求量都比较大。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这个时期,进行坑农害农的违法犯罪活动,而且制假售假的渠道更隐蔽,花样更繁多。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的“粮食”。做好农资打假是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需要强调的是,目前

当前,各地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对各种农资的需求量都比较大。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这个时期,进行坑农害农的违法犯罪活动,而且制假售假的渠道更隐蔽,花样更繁多。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的“粮食”。做好农资打假是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我国粮食总体上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因此,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紧。

粮食产量不能有滑坡,保障农资安全供应就尤为重要。道理很简单,在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一旦农资质量“掉链子”,粮食生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耽误一个生产季,影响一季就将影响整年的粮食生产大局。此外,食用农产品关乎一日三餐,决定的是人民群众的“舌尖安全”。种子、农药、肥料等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农资,即使是0.1%的不合格,对千千万万的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所以必须以更严的标准、更高的要求进行监管。

要迅速开展全覆盖的排查整治工作。紧盯城乡接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等关键区域,紧盯以往发现问题多、群众投诉举报多的生产经营企业,重点检查其生产经营资质,查看其是否建立进货查验相关制度,以及产品购销记录是否完整等情况。

要加大农资宣传培训力度。各地要形成宣传声势,利用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及时推送假劣农资的危害,以及相关违法典型案例。同时,提醒农民群众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农资并索要发票,以便更好维权。

还要保持高压态势,从严从重执法办案。聚焦重点品种,扎实开展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嫌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必要时可以采取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利用群众反映、媒体监督、大数据分析等渠道,一旦发现违法线索,从严从快处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李艳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