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电荷
Surface charge
定义:受水偶极及溶质作用,由于固体表面优先吸附、表面电离及表面离子的非等当量溶解或由于晶格离子取代,在矿物-水溶液界面产生的电荷。
学科:冶金学_选矿_浮选及药剂
相关名词:优先吸附 表面电离 双电层 电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表面电荷是指固体材料(如矿物、胶体颗粒或其他界面材料)在与溶液接触时,由于其表面发生离子吸附或质子化/去质子化反应而在界面处产生的电荷。这种电荷的产生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优先吸附。固体表面可能会选择性吸附溶液中的某些离子(如H⁺、OH⁻或其他电解质离子),导致表面电荷的积累。例如,在酸性溶液中,矿物表面可能吸附更多的H⁺,使表面带正电;而在碱性溶液中,OH⁻的吸附则可能使表面带负电。
表面电离。许多固体材料表面存在可电离的基团。这些基团在溶液中会发生电离,释放或吸收H⁺或其他离子,从而在表面形成电荷。
表面电荷的存在使得固体表面与溶液之间形成双电层结构,包括紧密层(Stern层)和扩散层。这种双电层结构对界面性质(如电泳、胶体稳定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表面电荷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物加工与浮选。通过添加捕收剂(如脂肪酸或黄药)改变矿物表面电荷,使其疏水并附着在气泡上。通过调节溶液pH值或添加抑制剂,控制不同矿物的表面电荷差异,实现选择性分离。
2.纳米材料制备。在制备纳米材料时,携带表面电荷的纳米颗粒之间会产生静电排斥,防止颗粒之间的聚集,确保颗粒均匀分散,避免沉淀。此外,表面电荷还为纳米颗粒的功能化提供了活性位点,便于接枝功能分子,如聚合物、配体、生物分子等。
3.环境工程。在环境治理中,表面电荷可以增强纳米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可用于水处理方面。例如,带正电的纳米颗粒可以吸附带负电的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离子。
4.土壤科学与农业。土壤中的黏土矿物表面电荷影响其对养分离子的吸附和释放。
5.生物医学应用。生物材料(如人工关节或植入物)的表面电荷可以影响其与生物组织的相容性。
6.电化学与能源。电极材料的表面电荷影响其与电解质的界面反应,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在超级电容器中,通过调控电极材料的表面电荷,可以提高其电荷存储能力。
(延伸阅读作者:海南大学 周腾教授)
责任编辑: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