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五月份气温逐渐上升,除了满城万紫千红,还迎来了专属春季的“杨柳飞絮”。杨柳絮让很多人,尤其是“过敏星人”烦恼不已。这些飞絮如何进行科学治理与防护?南京林业大学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杨树育种团队戴晓港老师给出解答。
江苏飞絮为何持续三月之久?
戴晓港介绍,“杨树”和“柳树”分别是杨柳科杨属和柳属植物的统称,飞絮是杨树、柳树等植物的种子。
“杨属全球约有100多个种,中国分布的杨树达60多种,柳属种类更多,全球约520种,中国分布的也有200种之多。”戴晓港介绍,中国现有杨树人工林超1.1亿亩,广泛种植源于其卓越的生态价值。杨树作为速生用材树种,成材期仅需8—12年,是木材加工、生态修复的重要基材;柳树发芽早、落叶迟,凭借耐寒、耐旱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南京明城墙畔的垂柳、长江岸线的防护林,正是这些“生态卫士”守护城市的见证。
戴晓港介绍,在江苏,飘絮一般从4月初断断续续出现,一直持续到6月底。4月份的飘絮以柳树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柳树发芽早、开花早,且绿化造林中栽植的柳树品种较多,品种间存在差异。例如,簸箕柳在南京地区3月底就开始飘絮,而南京近期飘絮主要以旱柳和垂柳为主;而杨树因发芽较晚,5月中旬才进入飞絮高峰期,不同品种杨树的花期差异,使得整个飘絮季绵延至6月底。虽然江苏有近三个月的“春日雪”的飘絮现象,但对于单一棵树而言,飞絮高发期仅2—3天。
烦人的飞絮“毛毛”究竟是什么?
戴晓港介绍:“杨树和柳树为雌雄异株植物,通俗地讲,它们也分公母,只有成年雌株才会产生飞絮。通过对杨树、柳树雌株受粉后的果序观察发现,杨柳的飞絮起源于雌花胎座表皮细胞突起,发育形成的毛状纤维,其主要作用是帮助种子传播。”
雌株柳树的果序
飞絮本身无毒无害,但在飘落过程中以及落地后再飘起时,会携带灰尘、病原菌及其他树种的花粉,吸入人体后可能引发过敏。
治理困境:替代法可行,但需时间与公众理解
根治飞絮的关键在于减少雌株数量。戴晓港介绍,杨树可通过逐步替换为雄株实现无絮化,但柳树因扦插繁殖的传统,雌株占比仍较高。
二球悬铃木果序散开的状态
对于同样会引发呼吸道过敏的悬铃木(法国梧桐),治理更为复杂。南京市民对其有深厚情感,且替换成本高、景观恢复周期长。对此,戴晓港建议采取“折中方案”。
“可通过花枝修剪、花期洒水喷淋、地面湿化等措施,降低花絮和飞絮的二次扩散,并加强过敏人群防护,建议过敏人群提前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护目镜等,减少飞絮影响,平衡生态与民生需求。”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
责任编辑:侯玲 周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