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健康问答|“雨水”养生的关键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02-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于一江  浏览次数:9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此时节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而南方大多数地方则已经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春季是肝木升发的季节,因五行中木克土,肝气升发太过容易影响脾的运化。此外,雨水节气多雨多湿。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脾五行属土,喜燥恶湿,最易为湿所困。因此雨水养生的关键是疏肝健脾。《本草纲目》亦云:“春宜省酸增甘以养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此时节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而南方大多数地方则已经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春季是肝木升发的季节,因五行中木克土,肝气升发太过容易影响脾的运化。此外,雨水节气多雨多湿。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脾五行属土,喜燥恶湿,最易为湿所困。因此雨水养生的关键是疏肝健脾。《本草纲目》亦云:“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雨水节气应注意以下几个养生关键点。

注意“春捂”

俗话说“春捂秋冻”,在早春的雨水节气里更要注意“春捂”。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日常应注意保暖,在感觉到热的时候,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当然,“捂”也要依据个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与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质偏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

饮食调理

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要避免摄入寒凉的食物,比如冷饮及西瓜、梨等寒性水果。饮食要清淡些,味道不要太厚重,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通畅肠道。春季当令食材如春笋等是很好的选择。

春季肝旺,而脾胃相对虚弱。粥是易消化的食物,配合一些药物熬制而成的药粥对脾胃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推荐食用党参山药薏苡仁粥,取山药100g、薏苡仁30g、党参12g、大米200g共煮即可。党参味甘益气,山药健脾,薏苡仁祛湿,三者合用效果明显。

调摄情志

《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说明情志不加节制会损伤脏腑功能。调节心情对保持健康特别重要,应尽量做到心平气和,与人为善,不斤斤计较。《黄帝内经》记载,五音对应于五脏,其中角音对应肝脏,轻快的、明亮的音乐,具有很好的调肝作用。《江南好》《江南丝竹》《春风得意》等音乐都可以用来调肝。

运动养生

雨水时节应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但是雨水节气运动养生应注意避寒防湿,时间应该选在气温较暖的白天,在避风、干爽的地方进行。运动形式最好以较温和的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或动作柔和的健身操为主。运动量因人而异,以微微汗出为度。

摩腹强身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日常可采用非药物疗法——摩腹,调理脾胃、强身健体,具体做法如下:仰卧在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0次左右。

总而言之,雨水养生,疏肝的同时当注意调养脾胃。调理脾胃既可食补、按摩,又要兼顾调畅情志,配合适量运动。

(作者为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于一江)

责任编辑:何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