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马献民:播种绿色希望 守护美丽家园

发布日期:2025-01-03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汤晓彤  浏览次数:96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人物简介:马献民,男,汉族,1945年3月生,群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三连退休职工。红旗农场紧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很多农田分布在沙漠东西沿线,由于风沙肆虐,农田受损情况严重。2003年退休后,马献民坚持义务植树造林。2020年6月,马献民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2020年10月,上榜“中国好人榜”;2024年

人物简介:马献民,男,汉族,1945年3月生,群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三连退休职工。红旗农场紧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很多农田分布在沙漠东西沿线,由于风沙肆虐,农田受损情况严重。2003年退休后,马献民坚持义务植树造林。2020年6月,马献民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2020年10月,上榜“中国好人榜”;2024年3月,荣获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据兵团日报资料库)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六师红旗农场附近有一条林带,那是一片约4米宽、绵延10多公里长的梭梭树林。从高空俯瞰,这条林带宛如一道牢固的城墙,将沙漠与农田隔开,守护着职工群众的家园。

每当提起这片梭梭树林,红旗农场的职工群众总会说起三连退休职工马献民的故事。以前,由于风沙肆虐,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望着连绵的沙丘、长势不好的庄稼,马献民时常陷入沉思。

马献民想:“我要植树造林,彻底挡住风沙、守住农田。”说干就干,2003年退休后,马献民与红旗农场相关部门签订了一份委托管理书,他要在沙漠边缘的5000亩沙地上种树。

自此,马献民将自己的退休金和退耕还林款全部投入这项事业,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开始了与沙漠为伍、以树木为伴的生活。为了更好种植管理树木,马献民索性把家搬到了沙漠边缘,一边放羊,一边植树造林。

每天,马献民早出晚归,用自行车运送梭梭树苗,拎上铁锹、水桶,挖坑、栽苗、浇水……

然而,一春一夏过去了,几场大风吹过,梭梭树苗成活率还不到20%,这让马献民心里十分忧虑,他整日在沙漠中徘徊,观察风沙走向和树苗的生长状态。他尝试了堆土、围石等多种方法保护树苗,却收效甚微。

偶然间,马献民发现麦草的固沙效果很好,便尝试在梭梭树根的周边埋下麦草以固沙保苗。就这样,在马献民的悉心呵护下,一棵棵梭梭树苗茁壮成长起来,绿色开始在沙漠里留下印记。

树种活了,马献民满心欢喜,他又开始探索防沙治沙的路子。2008年,马献民在梭梭树林中种植大芸,大芸收获后卖了钱,又买回梭梭树苗种植。就这样,林带一天天“长”大了。

21年来,马献民先后投入40多万元,成功种植2100多亩梭梭树林,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他先后获得“‘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为了让植树造林这项事业延续下去,从2013年开始,马献民与家人每年都会一起植树造林,在马献民一家人的影响下,红旗农场职工群众也纷纷加入其中。“父亲始终坚守植树造林、守护家园的初心,不怕苦不怕累,他就是我最好的榜样。”马献民的儿子马存福说。

来源:兵团日报

责任编辑:贺治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