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甘肃农产品走上中亚餐桌

发布日期:2023-05-2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发明  浏览次数:9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经济日报兰州5月18日讯 在甘肃平凉圣梯对外贸易服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箱箱产自静宁县的梨打包装车,准备近日发往吉尔吉斯斯坦。“去年5月份,我们公司25吨梨首次出口乌兹别克斯坦。一年来,陆续向中亚出口梨超过200吨。”平凉圣梯对外贸易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璇说,共建“一带一路”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机遇,“我们明显感觉到,近几年甘肃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不断

经济日报兰州5月18日讯 在甘肃平凉圣梯对外贸易服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箱箱产自静宁县的梨打包装车,准备近日发往吉尔吉斯斯坦。

“去年5月份,我们公司25吨梨首次出口乌兹别克斯坦。一年来,陆续向中亚出口梨超过200吨。”平凉圣梯对外贸易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璇说,共建“一带一路”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机遇,“我们明显感觉到,近几年甘肃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不断提速,从海关监管到物流运输、口岸通关等方面都越来越便捷,不仅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也促进企业面向中亚开展更广泛合作。去年,我们还第一次把大蒜卖到了哈萨克斯坦。”

为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兰州海关指导特色农产品出口企业运用“属地查检”系统申领植物检疫证书,叠加释放“预约查检”、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模式等惠企政策红利,促进甘肃特色农产品保“鲜”出口。“近年来,中亚五国对甘肃新鲜水果的需求持续增长。今年前4个月,甘肃向中亚五国出口鲜苹果、鲜梨共计1703.6吨,货值1420.2万元。”兰州海关综合业务二处副处长黄志恒介绍。

甘肃地处欧亚大陆桥核心通道,特别是河西走廊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近年来,甘肃不断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甘肃与中亚五国在资源与经济结构方面有较强互补性。近年来,甘肃与中亚五国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中亚五国的铜矿砂及其精矿等资源类产品源源不断运至甘肃,成为当地传统特色产业的重要原料。同时,甘肃特色农产品持续走俏中亚五国,丰富了当地群众的菜篮子、果篮子。

贸易互联互通,离不开口岸服务支撑。为此,兰州海关推动全国首个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通关模式试点落地,有效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支持中亚五国大宗矿产品扩大进口。

今年前4个月,甘肃对中亚五国进出口总值47.6亿元,占甘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40.5%。其中,出口1.7亿元,同比增长1.3倍;进口铜精矿106.5万吨,同比增长91.8%。(记者陈发明)

责任编辑:介琳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