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农业科普 » 正文

科技名词 | 成土母质 parent material

发布日期:2023-05-17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浏览次数:112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成土母质parent material定义: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两类。学科:土壤学_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相关名词:风化作用 风化壳 土壤形成过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延伸阅读】土壤是由岩石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及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的。地壳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疏松的堆积物,成为风化壳

成土母质

parent material

定义: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两类。

学科:土壤学_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

相关名词:风化作用 风化壳 土壤形成过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及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的。地壳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疏松的堆积物,成为风化壳。风化壳的表层就是形成土壤的重要物质基础——成土母质。母质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两类。残积母质是指残存于原地未经迁移的成土母质;运积母质是指经外力(水、风、冰川、重力等)搬运后,沉积于其他地区的成土母质。运积母质又可分为坡积母质、冲积母质、洪积母质和风积母质等。

成土母质形成后,颗粒之间存在空隙,具有透气、透水性,并有一定的可溶性矿物养分,但仅能满足一些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只有当低等植物和微生物不断新陈代谢,逐渐积累起丰富的有机物质时,才能使母质具有肥力,为高等植物生长提供条件,这时母质才发展成为土壤。

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因此,母质同土壤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母质的一些特性会遗传给土壤。

2.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发育在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深色矿物较多;发育在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含石英、正长石和白云母等浅色矿物较多。从化学组成方面看,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一般铁、锰、镁、钙含量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而硅、钠、钾含量则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3.土壤母质的机械组成影响土壤质地。发育在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而发育在石英含量较高的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粗质地母质易发育淋溶土,细质地母质易发育潜育土。

4.母质的透水性影响成土作用。水分在土体中的移动,是促进剖面层次分化的重要因子。砂性母质,透水性强,不易引起母质中的化学风化作用,其成土作用缓慢,剖面分异不明显。壤性母质,有适当的透水性,母质层可以充分进行化学分解,分解产物又能随水下移淀积,从而发生较为明显的层次分化。黏性的母质,由于透水不良,水分在土壤中移动缓慢,土壤物质由上而下垂直移动慢,剖面发生分异慢。

5.母质的层次性影响土壤质地剖面构成。母质的层次往往可长期保存在土壤剖面构造中,并影响土壤质地剖面构成。例如,作为母质的河流冲积物,由于它们具有明显的质地层次性,所发育的土壤剖面就带有与原沉积层特征相同的质地层次。

我国土壤的成土母质类型多样,但是有一定的规律,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多是各种岩石在原地风化形成的风化壳,并以红色风化壳分布最广。昆仑山、秦岭、山东丘陵一线以北地区,主要的成土母质是黄土状沉积物及沙质风积物,在各大江河中下游平原,成土母质主要是河流冲积物。平原湖泊地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湖积物。高山、高原地区,除了各种岩石的就地风化物以外,还有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

(延伸阅读作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秀芝)

责任编辑:张鹏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