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黑龙江富锦:藏粮于技万亩稻田展现新图景 藏粮于地养好用好黑土地

发布日期:2023-05-12  来源:央广网  浏览次数:17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在黑龙江省富锦市砚山镇连生村的农田路上,一台台农机在广袤的黑土地上隆隆作响。村民宋文胜将棉衣挂在大棚栏杆上,搓手挥锹,嘴里不时冒出一股股热气。“清雪扣棚早一点,地温上来了对苗好。”种了10多年地的宋文胜近两年品出了啥是“农业现代化”。“别说插秧施肥了,连啥时候变天都能早早知道,机械化、信息化让种地省心又省力。”宋文胜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

在黑龙江省富锦市砚山镇连生村的农田路上,一台台农机在广袤的黑土地上隆隆作响。村民宋文胜将棉衣挂在大棚栏杆上,搓手挥锹,嘴里不时冒出一股股热气。“清雪扣棚早一点,地温上来了对苗好。”


种了10多年地的宋文胜近两年品出了啥是“农业现代化”。“别说插秧施肥了,连啥时候变天都能早早知道,机械化、信息化让种地省心又省力。”宋文胜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粮都富锦”。(央广网发 姜永平 摄)

多年来,富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有力,农业基础持续巩固,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农”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充分发挥。一幅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新图景在黑土地上正加快铺展。

藏粮于技——从“望天收”到“技术流”

俗话说“杏树开花,农民种地”。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户们不再靠天吃饭,靠的是技术。”宋文胜眼中评判“农业现代化”的标准简单而直接:省心还能种好地!

而让像宋文胜一样的农户们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省心”的背后是有科技力量的加持。

在黑龙江省第一个以现代化大农业为特色的“稻海田园综合体”——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内,已经“猫冬”一个冬天的黑土地被“唤醒”,开始孕育新的希望。

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春耕忙。(央广网发 富锦市委宣传部供图)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这‘万亩稻田’里到处都是‘高科技’!”每到春种和夏管时节,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看着田间一排排现代化农业设施,总是喜欢向周围的人“炫耀”他田间的“宝贝”:“这个是进行气象监测的,那边一排是防虫杀虫的,前边还有节水灌溉的机器……现在田间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坐在家里看看手机就能知道地里是缺水了还是生虫了。”

万亩水稻公园是富锦水稻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生产的缩影。

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明秀在农业战线工作已有27年,她经历了富锦农业由“旧”到“新”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型机械在田间作业,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央广网发 富锦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张明秀看来,农业的变化首先是品种的变化:过去种植品种单一,农民更多追求的是产量;现在由于销售渠道增多,农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销售需求选择种植品种。

“农机具的变化也是非常惊人的。以前大豆播种一天才能播种2公顷,随着现代农机具的不断升级,现在一天能播种50公顷,作业速度快、标准高、产量好。”说起当地农业发展的变化,张明秀如此感慨。

原来靠经验,现在靠数据。“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把我们都‘取代’了。”张明秀笑着说,“以前农作物有病虫害时,我们只能靠经验观察,现在用仪器检测,更加精准和精细化。”

张明秀坦言,农业是富锦最大的优势,如何把百姓的“米袋子”变成“钱袋子”,需要产业的带动。多年来,富锦始终围绕着大豆、玉米和水稻种植作物做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农业,全力推动美好富锦实现跨越发展。

技术加持促增收。(央广网发 富锦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现代农业信息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全市70个农情测报点、34个“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内农作物的情况。

“在这块大屏幕上,监测的富锦几万亩稻田的地块分布、苗情长势看得一清二楚,田地里传感器实时收集湿度、温度等信息,浓缩成一张张曲线图,我们坐在屋里就能知道地里的庄稼缺什么,再‘对症下药’。”富锦市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负责人张羽介绍。

智能监控种地、触屏配方施肥……从“望天收”到种“智慧地”,在这份着眼“藏粮于技”的考卷上,富锦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22年,富锦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当前,全市优良品种普及率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超70%。

藏粮于地——好营养“喂肥”黑土地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近10年来累计为国家贡献了1.47万亿斤粮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这沉稳有力的“压舱石”,有富锦的贡献。

翻开富锦的“种粮账本”:通过“藏粮于地”保护好脚下肥沃的黑土地。

如何保护黑土地?张明秀认为秸秆还田是最基本的黑土地保护技术。“富锦重点推广秸秆还田措施,每年秸秆还田面积在400万亩以上,充分发挥大型农机具作用,实现田间秸秆取之于田、还之于田,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此外,我们还指导开展米豆轮作,更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恢复和提升地力。”

黑土地上秸秆“离田”作业场景。(央广网记者 马俊玮 摄)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是刘春眼中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肥沃黑土地。

过去啥样?“以前秸秆都焚烧了,或者离田了,造成土壤板结严重,玉米根系扎得浅、易倒伏,耐旱涝性差,粮食产量上不去。”

现在如何?“通过秸秆还田、施有机肥,黑土地变得非常松散,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

“田秀才”刘春认识到,种地更要养地,保护黑土地是长久之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结合企业综合优势和全产业链模式,自己生产有机肥来治理黑土地。”长期从事农业开发工作的专家汤久辉给出的答案是“改良”。

汤久辉介绍,这“改良”的模式是把生产出来的有机肥料在秋季进行抛洒施肥,经过冬雪的覆盖,春天雪水融化会带着肥料慢慢浸入到土壤之中。肥料的深入,对于土壤中农化药残余和重金属降解起到很强的作用,通过3年左右转换期,土壤真正安全有机的标准就得以实现了。

以肥养地,为黑土地增地力。(央广网发 富锦市委宣传部供图)

养好用好黑土地,精心守护大粮仓。目前,为了让更多的黑土地吃上“营养餐”,富锦设置97个黑土耕地质量监测点位,新争取高标准农田7.71万亩、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24.41万亩。通过给黑土地“体检”掌握土壤真实情况,“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让黑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目前,富锦正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开展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工作,瞄准8个方面21项创建内容,奋力探索农业产业现代化新路子。

和美乡村——产业振兴解锁致富“密码”

乡村振兴,农民必须要先富起来。

走进富锦市富锦镇嘎尔当村,干净整洁的街道,炊烟袅袅的村屋,这里的村民淳朴又热情好客。

近几年,如何让嘎尔当村发展得更快、村民钱包更鼓,成了富锦市水务局驻嘎尔当村工作队队长刘伟栋心头的大事。

富锦镇嘎尔当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刘伟栋(右)入户宣传、解读政策。(央广网发 嘎尔当村驻村工作队供图)

提起村里的变化,刘伟栋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嘎尔当村是一个软弱涣散村,经过近几年村‘两委’组织发展黏玉米产业和村民‘主人翁’意识的不断提高,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

“现在的农民跟过去可不一样了,种地都是机械化,咱农民过得也不比城里人差,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心里也越来越美。”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辛义文接过话茬,脸上挂着笑意。

如今,嘎尔当村村民又有了新盼头。

凭借着嘎尔当村位于城边、江边、路边的“三边”区位优势和东北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条件,刘伟栋便和村民肖军海一起研究在村内打造冰雪乐园,让村集体和脱贫户参与其中,并将项目收益的百分之五用于带动村集体和脱贫户增收。

“现在农闲的时候,村里的老少爷们一起扭秧歌、下象棋,村民之间的关系别提有多和睦了。”肖军海笑着说。

“这是我们村新建的冷库,别看现在还没建好,等过几个月就能派上用场了。黏玉米的储存量将比往年翻一倍,村里也将获得更大的效益。”站在还未完工的黏玉米储存冷库前,刘伟栋充满期待。

一村之变折射的是乡村振兴美好未来。富锦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持续发展壮大主导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此,富锦立足当地现代农业优势,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坚持“深加工建在粮仓里”的发展理念,倾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

看重富锦“好原粮”这一优势,绿谷酒业选择落户、扎根富锦。

“我们公司每年使用原粮3000吨左右,这些粮食全部来自富锦及周边,每年的3月1日都会和农户签订收粮协议。”酒厂厂长张志介绍,北方粮一年生产一季,粮食的品质更加优质,酿出来的酒也更加香醇。“得益于富锦的农业优势,我们企业发展会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也会比美酒还香甜。”

酿酒师傅在制酒曲。(央广网发 徐旭 摄)

“我们坚决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富锦市委书记梁庆民表示,富锦市将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振兴计划,全力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黑龙江当好全国最稳固、最可靠、最坚实的大粮仓贡献富锦力量。

“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已从梦想照进现实,农民的好日子、甜日子正在路上。”展望未来,富锦正绘就“村美城兴、共同富裕”的锦绣画卷。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编审:李红笛 王文伟

责任编辑:李艳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