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型
karyotype
又称:染色体组型
定义: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的总汇。
学科:遗传学_细胞遗传学
相关名词:染色体 着丝粒 随体 倍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核型又称染色体组型,是某个生物体的所有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的总和。核型特征以有丝分裂中期最为显著,包括染色体的数目、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和副缢痕的数目、大小、位置,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以及染色体分带类型等。为了描述核型,科学家通常需要按照染色体的特征,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画出并排列起来,形成核型模式图。这种模式图可以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为研究生物体的遗传特征、进化和疾病提供重要信息。
核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生物体的染色体数量和结构,进而了解其遗传特征、进化和疾病。核型分析通常需要采集细胞样本,例如血液或皮肤细胞,以分裂中期染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例、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并借助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分析、比较、排序和编号来确定核型。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往往给人类带来遗传性疾病——染色体病;不少恶性肿瘤的核型中常出现不规则的非整倍体或多倍体。核型分析可以检测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帮助我们诊断某些遗传疾病和肿瘤,以及评估生育问题和遗传风险等。
此外,核型分析在动植物分类和生物进化研究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核型分析可以检测动植物染色体倍性、数目和结构变异,鉴定染色体来源,为细胞遗传分类、物种间亲缘的关系以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延伸阅读作者: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宁博士)
责任编辑: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