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产业动态 » 正文

应急管理部:建设乡村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 预警信息精准传递到户到人

发布日期:2023-03-01  来源:央视网  浏览次数:1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记者问,乡村一直是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的薄弱环节,这次普查有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情况?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司长陈胜介绍,针对乡村地区自然灾害风险特点,重点开展了三方面调查:一是覆盖乡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问,乡村一直是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的薄弱环节,这次普查有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情况?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司长陈胜介绍,针对乡村地区自然灾害风险特点,重点开展了三方面调查:一是覆盖乡村致灾要素及人口、房屋、桥梁、道路等重要承灾体调查。二是乡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三是以家庭为单元抽样调查群众灾害风险意识、自救互救能力等情况。

目前,基本摸清乡村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下一步,以夯实农业农村防灾减灾基础为目标导向,在普查成果转化为乡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提升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精准转移避险。结合普查获取的乡镇(街道)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设施、应急装备等信息,完善应急疏散标识和路线,遇极端暴雨、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突发灾害时,指导地方提前组织群众快速转移、快速避灾避险,切实减少人员伤亡。

二是突出精准抢险救援。将综合物资储备点、救援力量、路网、灾害发生点等数据信息融入应急指挥“一张图”,促进就近合理预置力量资源,加强抢险救援装备物资高效调配,支持提升灾害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水平。

三是突出精准监测预警。指导建设乡村地区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结合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要素和重要设施、重点场所等信息,支持灾害预警信息精准传递到村到户到人,提升灾害监测预警精细化水平。

四是突出综合能力提升。指导完成市、县单灾种和综合灾害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划示灾害风险区,支持乡村开发建设规避重大灾害风险源,助力规划布局防灾减灾资源,提升乡村综合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责任编辑:王玉西 霍筠霞

总平台审核编辑:白光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