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近现代史,虽然经济发展的道路不尽相同,但主要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陷入了各式各样的“发展陷阱”。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走出了一条既跨越“发展陷阱”又兼顾全球发展包容的道路,必将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新模式,为人类文明发展开辟新道路。
其一,规避低水平国际分工带来的价值链低端锁定。从历史上看,一些国家过于依赖比较优势发展经济,而未在合适的时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不可避免地落入了所谓的“李嘉图陷阱”。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面参与全球贸易分工体系,利用庞大的人口规模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效释放“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即将推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通过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其二,规避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收入差距加大。解决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问题是各国共同面临的发展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较好地避免了这一问题。近年来,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避免超越发展阶段福利政策的同时,我国政府在一定程度遏制了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通过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其三,规避财富增长带来的道德败落和精神虚无。经济发展是道德进步的基础,但是经济发展不必然带来精神上的追求,如果引导不好可能就会出现精神的虚无和道德的败落。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我国创造了精神文明发展的丰硕成果。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一步实现了精神文明的大幅进步。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其四,规避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从历史经验看,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约束和引导,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并不会立刻带来资源环境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边发展、边保护、边治理”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但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上也存在欠账。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及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及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巨大成就。通过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其五,规避超级大国发展带来的对外扩张与掠夺。殖民既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和基础,也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动力和需求。历史上,大多数西方国家崛起都未逃脱“殖民化陷阱”的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经济繁荣和后发国家崛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主动因应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既在与世界的紧密互动中发展自己,也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未来一段时间,是我国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原文刊载于《学习时报》2022年11月4日,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姜晓磊/摘编)
责任编辑:拜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