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解码中国式现代化③

发布日期:2022-11-09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君璐 王普 马晓冬 等  浏览次数:154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视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

(视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半个世纪前,为了防风治沙,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人民广植泡桐。20世纪80年代,徐场村村民们开始用泡桐木制作民族乐器。如今,做琴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谋生,同时也是在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十多年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开始转型发展乡村旅游,借助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游客。2021年,袁家村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依托于本地文化传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在现实中得到验证。

深圳市福田区致力于在更高水平上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福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于2021年正式启用,在这里,市民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机统一。

记者:王君璐 王普 马晓冬 张立 张彩霞 任卓如 杨静 王正一 付瑞霞 陈昌奇 吴鸿波 白瑜 李思佳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责任编辑:马文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