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达村的葡萄熟了,咱们农民的钱包鼓了……”不久前,新疆巴州焉耆县四十里城子镇博格达村村民依力扎提·阿不都音一边忙着采收葡萄,一边哼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博格达村是一个维吾尔族占比60%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家家户户有庭前搭架、栽葡种树的习惯,但是由于品种单一、销售零散,一直未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今年年初,村党支部召开党群大会讨论,决定以“支部领头·庭院增收”行动为抓手,深挖庭院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拓宽村民致富门路。
“葡萄摘下来,谁来卖?”“由村党支部引进专业合作社,注册富硒鲜食葡萄品牌,统一对外销售。”“各家葡萄质量不一,怎么卖?”“由村干部与合作社技术人员组建指导小组,进行全程指导,按葡萄品质等级定价,利用线下庭院旅游采摘和线上下单快递送达等多种方式销售。”在党员群众和村党支部书记杨瑞生的一问一答间,新的致富思路越发清晰起来。
然而,在推广葡萄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村党支部却遇到了难题。“我不剪!家里三代都是这样种的。”杨瑞生没想到,第一个不配合的竟是一直最支持他的村民阿不拉·玉山。“老朋友,你这几株葡萄挂果太多,营养供不上,剪掉一部分,产量品质都有保障,绝对能卖个好价钱!”在杨瑞生和技术人员耐心解释下,阿不拉·玉山心存疑虑地修剪了葡萄藤。9月,阿不拉·玉山用网上销售葡萄的收入添置了小麦播种机、中耕机,甚至还购买了一台拖拉机,看着家里的“新成员”,他才从心底里信了杨瑞生的话。
为进一步拓宽销路,村里党员带头入股,建立50亩鲜食葡萄基地,引进多个品相佳、甜度高、耐存储的新品葡萄,形成知名青皮土葡萄主打市场、优质新品葡萄填补空白、合作社把控统一销售的良好局面。目前,焉耆县庭院葡萄产业年均产值达到85万元,全村户均增收2850元,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提档升级。(通讯员夏文杰)
责任编辑:郑茗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