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山东:科技挖潜夯实丰产之基

发布日期:2022-10-1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金虎  浏览次数:6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日,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尚庄村农田里,农场主何石宝告诉记者:“去年,部分地块还有玉米螟等虫害,今年的玉米都是满粒到顶,多亏了新农具的应用。”何石宝所说的新农具是物联网太阳能杀虫灯。“立足打造农田害虫无害化防控示范区,我们投资50万元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安装了182盏杀虫灯,覆盖5000多亩耕地,是德州物理防

近日,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尚庄村农田里,农场主何石宝告诉记者:“去年,部分地块还有玉米螟等虫害,今年的玉米都是满粒到顶,多亏了新农具的应用。”

何石宝所说的新农具是物联网太阳能杀虫灯。“立足打造农田害虫无害化防控示范区,我们投资50万元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安装了182盏杀虫灯,覆盖5000多亩耕地,是德州物理防虫覆盖面积最大的示范区。”平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峰说。

近年来,随着大型水肥一体化设备等新技术新农具的广泛应用,平原县蹚出了创建可持续“吨半粮”示范区的新路径。今年“三秋”生产,平原县秋粮播种面积87.16万亩,玉米总体长势好于往年,预计平原县18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平均亩产824.73公斤,其中36.7%的地块超过850公斤。

在聊城市冠县桑阿镇大花园头村玉米田里,10台新型玉米收割机正开展机收作业,技术人员对机收后散落的玉米粒进行测算。“通过田间测产和折算,玉米平均亩产量716.1公斤以上,机收损失率1.5%,新型农机的应用让每亩地减少损失10.7公斤。”冠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张鲁江说。为确保秋收增产,冠县大力推广机收环节粮食减损技术措施,鼓励开展机收社会化服务,推进精细收获,在机收减损上挖掘增产潜力。

“现在种地全程机械化,今年粮价高,去除种子、农药、化肥等成本,亩收益在1600多元。”看着满地金灿灿的玉米,泰安市新泰市楼德镇甘露村种粮大户王海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以来,新泰市持续出台助推农机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建设国泰现代农机产业园和意美特特色农机产业园,最新研发生产的系列高端农机装备,带动当地上下游配套企业26家,增加产值1.7亿元。眼下,8万台农机在新泰奏响秋收欢歌,新泰市土地全程或半托管服务覆盖面积达49万亩。

截至10月9日,山东秋粮已收4080.8万亩,占应收面积的62.3%。其中,玉米已收3793.2万亩,约占应收面积的65.2%。大豆已收168.4万亩,约占应收面积的49.2%,播种小麦561.3万亩。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准备收购仓容223.7亿斤,预计收购量将突破200亿斤。(记者王金虎)

《经济日报》(2022年10月13日 第3版)

责任编辑:鲁建滔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