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绘制:李斌
宿苞石仙桃根状茎匍匐,较粗壮,假鳞茎呈长圆形,顶端生有1枚叶,花序从当年新生的假鳞茎顶端抽出,开花时新叶已基本长成。宿苞石仙桃总状花序长20厘米至50厘米,小花多达60朵,花苞片呈褐色,排列成覆瓦状,不脱落,宿存,因此得名。、
宿苞石仙桃总状花序长20厘米至50厘米,小花多达60朵。
宿苞石仙桃原产于中国西藏、四川、云南,在孟加拉国、印度等地也有分布,常附生于高海拔的林中岩石上。
宿苞石仙桃仿若珍珠项链。
宿苞石仙桃小花呈白色,颗颗饱满圆润、晶莹剔透,顺着花序轴盘旋而下,仿若珍珠项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们称其为“项链兰”。
宿苞石仙桃花序随风摆动时,花苞片会沙沙作响。
在澳大利亚,因宿苞石仙桃蜿蜒曲折的花序和宿存的覆瓦状排列的花苞片像极了响尾蛇的尾部,且花序随风摆动时,花苞片会发出声响,人们形象地称其为“响尾蛇兰”。
宿苞石仙桃是药用兰科植物。
宿苞石仙桃作为药用兰科植物,通常以假鳞茎入药,可外敷内用,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
(图片来源:广东省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
来源: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 深圳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宋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