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科技博览 » 正文

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2-09-3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诗阳  浏览次数:13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毕业生。特别是面向农业农村的涉农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相关人才,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生力军。然而,目前涉农职业教育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布局倾向地级以上城市,学科设置单一有限,人才培养供给与乡村振兴产业需求在规模、结构、质量上不匹配等问题,难以满足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毕业生。特别是面向农业农村的涉农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相关人才,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生力军。然而,目前涉农职业教育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布局倾向地级以上城市,学科设置单一有限,人才培养供给与乡村振兴产业需求在规模、结构、质量上不匹配等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需要。

日前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关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他们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基础靠教育。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重点是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农人。

职业教育要培养新农人,就要鼓励把涉农职业院校办到县城,把职业教育送到“家门口”,拉近农村学生和学校的距离,降低上学成本,拉近当地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距离,降低用人成本。

留住人才,重要的是使其专业派上用场。涉农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应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本地产业发展方向、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供需匹配度,使职业教育和当地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同时,紧跟技术进步和新兴业态发展,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农村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才。

鼓励把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农民、一线技术人员等“土专家”“田秀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注重建设实践田、实践站,灵活采取田间课堂、农闲进修等多种方式,探索农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涉农职业教育中,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通教学链和产业链,培养知识储备丰厚、动手能力过硬、能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的涉农人才。以优秀的毕业生赢得企业认可,通过“出口畅通”带动“招生旺盛”,不断提高涉农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

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城市输送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造就更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新农人,真正实现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2022年9月29日 第2版)

责任编辑:蔡凌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