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健康问答 |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发布日期:2022-09-06  来源:鹤壁学习平台  作者:翟世界  浏览次数:6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夏秋季节雨水频繁,高温潮湿,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为此,特别提醒大家:关注食品安全,谨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1.米酵菌酸毒素的特点及中毒症状米酵菌酸由椰酵假单胞菌产生。该致病菌随着食物加工原料带入食品,在适宜温度和生长条件下可以产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的耐热性强,100℃开水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破坏,食用后即可引起中毒。

夏秋季节雨水频繁,高温潮湿,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为此,特别提醒大家:关注食品安全,谨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1.米酵菌酸毒素的特点及中毒症状

米酵菌酸由椰酵假单胞菌产生。该致病菌随着食物加工原料带入食品,在适宜温度和生长条件下可以产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的耐热性强,100℃开水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破坏,食用后即可引起中毒。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2至12小时,一般不会发热,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血便、抽搐等肝脑肾实质性器官损害症状,病死率较高。目前,暂时没有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药物。如果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并及时送医治疗。

2.生活中有哪些食物食品容易产生米酵菌酸呢?

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酸汤子(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玉米淀粉、糍粑、湿河粉、湿米粉等;变质银耳、木耳等。

3.如何在生活中预防和避免米酵菌酸威胁?

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①选购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特别是散装销售的河粉、肠粉等湿米粉,要留意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以及是否在冷藏条件下;每次少量购买,尽快食用。

②木耳、银耳在泡发前要仔细检查,发现受潮变质的不要食用;泡发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耳片不成形、发黏、无弹性或有异味的不要食用;泡发后及时加工食用,食用前摘除基底部。隔天泡制加工的不要食用。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

③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来源:鹤壁日报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责任编辑:何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