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科技博览 » 正文

科技名词 | 望诊 inspection

发布日期:2022-08-10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浏览次数:11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望诊inspection定义: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排泄物、小儿指纹等的异常变化,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学科:中医药学_诊断学_诊法相关名词:四诊合参 正气 五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延伸阅读】视觉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视觉来观察人体的状况,以判断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程度,是医生这个职业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对这一

望诊  inspection

定义: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排泄物、小儿指纹等的异常变化,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

学科:中医药学_诊断学_诊法

相关名词:四诊合参 正气 五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视觉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视觉来观察人体的状况,以判断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程度,是医生这个职业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对这一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性特色诊断方法的只有中国的中医。中医有四大诊断方法,即“望闻问切”,其中望诊是首要的,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之所以强调望诊,是因为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早在《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篇》中就提出:“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脏),则知所病矣。”这是中医整体观在诊断中的具体应用。

望诊的全部内容可概括为观察人体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当医生接触病人时,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观察病人的目光、面部表情、言谈举止、应答反应,快速建立对病人的初步判断。

中医强调望神,中医所言之“神”,既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指人的精神活动,“形神合一”“形与神俱”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神突出表现于人的目光,所以望神首先要望目。望神分四个等级,即“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得神是精充气旺的表现;少神是正气不足的表现;失神是精损气亏病情严重的表现;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暂时精神好转的假象,又称回光返照。

中医望色强调望面色。人的皮肤有“青、赤、黄、白、黑”五色,且以面部表现最为明显,因为面为心之华,其他脏腑的精气也通过经脉而上容于面。面色分常色和病色。常色指正常人的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可随四季、昼夜、阴晴、地域等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病色分五种: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赤色主热证,赤红主实热,微红主虚热;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和夺气;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和瘀血。中医的五色诊法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也是医学实践的总结。

望形与望态,就是观察病人的形体与姿态。中医认为形体的强弱胖瘦与内脏的坚虚盛衰是统一的,人体的动静姿态也与阴阳气血的消长有关。这一观点为后世体质学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局部望诊还有望头颈、五官、舌象、皮肤、小儿络脉、排泄物和分泌物等,中医都有其独特系统的总结,其中舌诊和望小儿络脉又自成体系。舌诊是中医继脉诊之后形成的又一重要诊断方法;望小儿络脉,可通过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变化诊断3岁以下儿童病情的虚实轻重,这两个诊断方法,完善了中医的诊断体系。

望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为了更加准确地诊断病情,中医强调四诊合参。

责任编辑:张鹏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