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科技博览 » 正文

科普 | 揭开“锂”的神秘面纱

发布日期:2022-07-04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i自然  作者:洪涛  浏览次数:155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西藏扎布耶盐湖生产的碳酸锂精矿 青藏高原盐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供图碳酸锂精矿 沙俊生 摄1800年,来自巴西的一位化学家、商人,在瑞典的一个小岛上发现了透锂长石。1817年,瑞典化学家约翰·奥古斯特·阿韦德松在分析透锂长石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特殊元素。他把这个扔到火里会出现浓烈的深红色火焰的“未知”金属以希腊文“lithos(石头)”为源命名为Lithiu


西藏扎布耶盐湖生产的碳酸锂精矿 青藏高原盐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供图

碳酸锂精矿 沙俊生 摄

1800年,来自巴西的一位化学家、商人,在瑞典的一个小岛上发现了透锂长石。1817年,瑞典化学家约翰·奥古斯特·阿韦德松在分析透锂长石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特殊元素。他把这个扔到火里会出现浓烈的深红色火焰的“未知”金属以希腊文“lithos(石头)”为源命名为Lithium(锂)。但是此后的50年里,一直都没有人能够分离出大量的锂。直到1855年,德国化学家罗伯特·本森和英国化学家奥古斯都·马蒂森通过电解锂获得了大块的锂,从此开启了锂元素的“辉煌之路”。

锂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十分特殊,具有熔点低、沸点高、密度小、热容量大、导热性强、泵送功率小、中子吸收截面大等特点,是可控热核反应堆的再殖氚的理想材料。除此之外,锂的原子量小、电化当量高、电负性低、电阻低,利于电极集流,易获得高比能量,也是电池的理想电极材料。

起初,锂的应用仅限于玻璃、陶瓷和润滑剂。二战后,在原子能工业上的应用,让锂元素摇身一变,成为了“高能金属”。1949年以前,我国锂工业还是一片空白。随着新疆地区锂资源的开发,我国也相继构建了采、选、冶配套工艺。

新中国成立以来,航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其中也少不了锂元素的身影。用锂和锂的化合物制成的固体燃料,能量高、燃速大、比冲量高,非常适合用作火箭、导弹和宇宙飞船的推进剂。锂与多种金属组成轻合金、耐磨合金等,也成为新一代航天航空的新型结构材料。在现代,越来越多的行业离不开“锂”,其中,锂元素的主要消费领域无疑是电池产业。随着电子产业迅速发展,锂电池凭借使用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具高功率承受力、绿色环保等特点,走进千家万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用的就是锂电池。

锂的应用如此广泛、性质如此特殊,我们不禁要问,从哪里能够获取锂资源?如何才能高效地利用它们呢?

在自然界中,锂主要赋存于花岗伟晶岩、花岗岩和盐湖卤水中。目前矿石提锂工艺不少,但仍然存在药剂消耗量大、成本高、废渣难以利用,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有很多方法仅停留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不具有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如何研发出绿色环保、高效利用的提锂技术是亟须关注的重点问题。

锂矿资源广泛分布于全球,总储量约1700万吨,种类十分丰富。但世界各地锂资源量及储量参差不齐,储量名列前茅的国家主要有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刚果(金)、玻利维亚、美国、加拿大、津巴布韦、巴西等。

按照不同的构造和赋存环境,锂矿的成因类型主要可以归类为盐湖卤水型、伟晶岩和花岗岩型(硬岩型)和沉积岩型。中国锂矿资源丰富多样、分布广泛。其中,硬岩锂矿床大多形成于中—新生代,主要分布于西昆仑、阿尔泰、喜马拉雅、华南等地区;盐湖卤水型矿床则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地区。

随着锂产业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锂产业链,是目前世界第一的锂消费大国。虽然我国矿石提锂技术相对成熟,但锂资源自给能力弱,对外依存度常年居高不下。

研究显示,2020年至2050年,锂消耗量将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市场不断扩大,需求增长加速。全球多机构预测未来会发生约4672万吨的锂资源的短缺。因此,锂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经济价值、战略价值的金属,进一步摸清锂资源家底、突破盐湖提锂技术、加强锂循环利用,是破解我国未来锂资源困局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责任编辑:胡惠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