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自然与地理 » 正文

物种故事 | 四川灵芝:菌盖似贝壳的白腐真菌

发布日期:2022-06-24  来源:菌物学报  作者:崔宝凯 戴玉成 周均亮 王守现 钱坤  浏览次数:41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灵芝属(Ganoderma P. Karst.)真菌是大型真菌的一个重要类群,是著名的食药用真菌,已经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具有提升免疫力、护肝、抗衰老、安神、降血压、降血糖、镇咳祛痰、平喘及抗过敏等多种药用功效。灵芝属作为一类白腐真菌,一方面,能够产生高效的生物降解酶,在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另一方面,灵芝属的部分物种是重要的

灵芝属(Ganoderma P. Karst.)真菌是大型真菌的一个重要类群,是著名的食药用真菌,已经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具有提升免疫力、护肝、抗衰老、安神、降血压、降血糖、镇咳祛痰、平喘及抗过敏等多种药用功效。灵芝属作为一类白腐真菌,一方面,能够产生高效的生物降解酶,在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另一方面,灵芝属的部分物种是重要的林木病原菌,引起林木腐朽病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灵芝属真菌181种,其中,在中国有分布的灵芝属真菌有40种。

野生的四川灵芝子实体

四川灵芝是灵芝属的一种,因其首次在四川攀枝花被发现,故被命名为四川灵芝。它的主要特征是担子果一年生,有侧生的菌柄,菌盖呈贝壳形,菌盖表面有明显的漆状光泽,呈黄褐色至红褐色,质地较硬;菌丝系统为三系(由生殖、骨架、联络三种菌丝组成),骨架菌丝占绝大多数,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孢子近圆形,具有双层壁,外壁平滑,内壁有纹饰。四川灵芝最初仅发现于四川攀枝花渡口,后来又发现在广东广州、广西南宁等地有分布。

野生的四川灵芝子实体(背面)

最近,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崔宝凯教授团队对采自广西南宁的一株野生四川灵芝进行了菌株分离纯化和培养,研究了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抗氧化活性,探索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pH值、温度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野生四川灵芝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筛选出了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发现野生四川灵芝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进而对四川灵芝进行了人工驯化与栽培。四川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的相关研究,为野生灵芝真菌的人工栽培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开发更多的灵芝属真菌野生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撑。

人工栽培的四川灵芝子实体

责任编辑:宋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