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省濮阳市开发区胡村乡大村金灿灿的麦田里,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2022年6月1日,在河南省濮阳市开发区胡村乡,收割机在田间收割小麦。濮阳日报社供图
胡村乡地处黄河故道,土质偏沙,每年这里都是濮阳市小麦成熟最早的地方。也正因为此,胡村乡的麦收工作格外引人关注。
“好着哩!”大村村民邢银学随手掐下几个麦穗,用力揉搓,再一口气吹掉麦壳,看着圆嘟嘟的麦粒,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前段时间,邢银学还有点担心,怕受疫情影响,约不上收割机,耽误麦收进度。但当大村村干部把村里联系的收割机数量以及濮阳市出台的“三夏”服务措施给村民讲清后,邢银学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麦收对我们农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我们党员干部必须率先扛起来。”大村党支部书记邢丽军坚定地表示。据介绍,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为做到防疫麦收两不误,大村专门成立了由党员、村干部组成的麦收服务队,帮助外出务工、行动不便和缺少劳力的村民抢收小麦。
2022年6月1日,在河南省濮阳市开发区胡村乡大村,村民在收获小麦。濮阳日报社供图
看着金黄色麦粒哗哗淌出收割机机舱,随后流入拖拉机拖斗中,大村村民张贵焕开心地笑了。张贵焕家有15亩地,但能干活的劳力就她自己。村干部告诉她,她家的麦收将由村里全程帮扶,她只管准备好放粮食的地方就行。“俺家人少,但有村里的帮衬,今年收麦不发愁。”张贵焕激动地说。
2022年6月1日,在河南省濮阳市开发区胡村乡,农机手操作机械设备收割小麦。濮阳日报社供图
时间缓慢流淌,金黄色的麦田变成了垅沟分明的麦茬地。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收割机师傅朱广亮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今年他投资15万元买了这台收割机,这几天预约收麦的电话络绎不绝。仅6月1日一天,他就收割了100多亩麦田,毛收入6000多元。“国家的政策好,购机有补贴,我也得加把劲。”朱广亮说。
作者单位:濮阳日报社 濮阳开发区宣统办
责任编辑:王明光 张巧娟 张红梅
总平台审核编辑:鲁建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