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搜索
关 键 词:
         
所属分类:
排序方式:
  
  •  
    • 甘肃农业大学:搬到田间地头的农业“实验课堂”
      • 2022-08-18
    •  
    • 大学生到陕西艰苦地区基层就业最高可补偿学费1.2万元
      • 2022-07-29
    •  
    • 效率提高20倍!南京林业大学学子发明智能分拣系统,助力新疆长绒棉丰产增收
      效率提高20倍!南京林业大学学子发明智能分拣系统,助力新疆长绒棉丰产增收
      • “太好了!这样棉农们十月的收入就有保障了!”1000米的海拔让盛夏的烈日更加灼人,但是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振业毫不在意早已湿透的衣襟,看着面前正在有序运行的长绒棉分拣设备激动地说。新疆长绒棉作为棉花界的“白富美”,以棉铃大、纤维长、颜色白而著称,做成衣被暖和、透气、舒适,是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资。聚乙烯塑料
      • 2022-07-18
    •  
    • 河北经贸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河北经贸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 近日,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商贸菁英”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奔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此次走进乡村、企业,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实践团成员在高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进智慧农业产业园,实地
      • 2022-07-09
    •  
    • 博雅大学堂云课程 | 思政引领,多元创新:开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育人新篇章
      博雅大学堂云课程 | 思政引领,多元创新:开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育人新篇章
      • 博雅大学堂云课程|思政引领,多元创新:开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育人新篇章北京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卫玮简介主讲人:王清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 2022-07-07
    •  
    • 华中农业大学 | 校训|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华中农业大学 | 校训|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 华中农业大学【校训】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校训解读】“勤读力耕”是对学风的倡导,对学问的指引,也是对“知”与“行”辩证关系和成长成才规律的揭示。学校一贯倡导学风建设,勉励学生勤奋刻苦,用心于学,掌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知识本领。同时,要求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改造世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立己达人”语出《论语·雍也》“己欲
      • 2022-04-29
    •  
    • 四川农业大学 | 校训:追求真理 造福社会 自强不息
      四川农业大学 | 校训:追求真理 造福社会 自强不息
      • 四川农业大学【校训】追求真理 造福社会 自强不息【校训解读】校训“追求真理 造福社会 自强不息”是四川农大“兴天下之农事”的办学传统,是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凝练而成的师生共同价值理念。校训集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人文精神为一体,反映了四川农业大学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兴农报国的执着追求,是“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
      • 2022-04-12
    •  
    •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棉花创新团队:育好一粒种 开出“幸福花”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棉花创新团队:育好一粒种 开出“幸福花”
      • 4月1日,春光明媚,在位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的新疆农业大学370亩棉花育种基地,曲延英仔细端详着一粒粒棉花种。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从事育种的科研工作者正是“芯片”的守护者——每年3月底4月初,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棉花创新团队负责人曲延英都要带着团队成员、学生来这里整理种子、脱绒,进行新一季棉花播种、育种。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棉花创新
      • 2022-04-08
    •  
    • 南京师范大学 | 校训:正德厚生 笃学敏行
      南京师范大学 | 校训:正德厚生 笃学敏行
      • 【南京师范大学校训】正德厚生 笃学敏行【校训解读】“正德”“厚生”语出《尚书》“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其中“正德”意为端正自己的德行,与南京师范大学校史上以“诚”为训的传统一脉相承,故放在校训之首;“厚生”还取自学校另一重要源头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训,主张积极回报社会。“笃学”“敏行”语出《论语》,意即知行合一:既要注重“学品”,老老
      • 2022-04-01
    •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彦龙的一天
      大美科技特派员 | 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彦龙的一天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彦龙的一天黑龙江省科技厅责任编辑:贺治瑞简介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彦龙以科技助力黑木耳、中草药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脱贫攻坚。
      • 2022-03-22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疫情下的小麦育种“保卫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疫情下的小麦育种“保卫战”
      • “南北校区师生不跨区流动,南校区的研究生们无法前往北校区进行实验,这两天温室培育的小麦的授粉期马上就要过了,这可怎么办?”3月13日中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韩德俊教授向学院反映了疫情防控下课题组面临的难题。师生居家隔离、南北校区禁止流动……一系列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给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带来了挑战。农学相关专业实验周期长,有时多年研究
      • 2022-03-18
    •  
    • 博雅大学堂云课程 | 植树还是种草:北方草原带的生态建设
      博雅大学堂云课程 | 植树还是种草:北方草原带的生态建设
      • 博雅大学堂云课程 | 植树还是种草:北方草原带的生态建设北京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卫玮简介主讲嘉宾:刘鸿雁 北京大学教授
      • 2022-03-11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候鸟”躬耕田野 铸造“中国饭碗”坚实底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候鸟”躬耕田野 铸造“中国饭碗”坚实底座
      • 2月23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持续多日的降雨终于停歇。2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科研人员完成当日工作返回驻地。记者 袁景智 摄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玉米材料田里,农学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毛建昌与助手抢抓雨停间隙,观察、记录每一行玉米材料的生长状况,选收符合抗病要求的果穗,然后装入白色专用袋并贴上标签
      • 2022-03-07
    •  
    •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伍树松:醉心于科研世界 只为让家乡土猪走向世界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伍树松:醉心于科研世界 只为让家乡土猪走向世界
      • 仿佛命中注定,伍树松研究上了松树皮。松树皮的提取物——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等作用,放在饲料中喂猪,能保障猪健康成长。花青素属于多酚类物质,常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结合在一起,要把花青素从松树皮中提取出来,进行鉴定并验证其功效,整个过程不轻松。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伍树松,经常整晚泡在实验室中,重复重复再重复,
      • 2022-03-04
    •  
    • 四川农业大学:情系秦巴山区 助力乡村振兴
      • 2022-03-02
    •  
    • 浙江德清沈佳:大学生变身“新农人”
      浙江德清沈佳:大学生变身“新农人”
      • 眼下正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草莓大量上市的时节,在德清县雷甸镇的一个家庭农场里,农场主沈佳正指导工人修剪苗木,采收草莓。沈佳在草莓大棚里。大棚外寒风凛冽,大棚里却温暖如春,这要归功于农场里健全的基础设施。正因如此,沈佳的家庭农场草莓品质好,产量也颇为可观。2013年,沈佳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在杭州市就业,而是回到了湖州市德清县农村进行创业。
      • 2022-01-25
    •  
    • 延安大学王晓涧:为陕北小杂粮注入更高的科技含量
      延安大学王晓涧:为陕北小杂粮注入更高的科技含量
      • 在陕西延安甘泉县工业园区见到王晓涧时,他正身着工作服和技术人员就荞麦粉条的生产进行技术交流。今年44岁的王晓涧是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自2000年起,他一直在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除了进行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专业的教学外,他还对农副产品深加工进行课题研究。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长大,对陕北的小杂粮
      • 2022-01-22
    •  
    • 华东师范大学:劳动课,把知识变成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劳动课,把知识变成力量
      • “假如让你来开一家茶楼,你会如何运作?”这是华东师范大学跨学科实训营上,任课老师抛给学生的一个问题。“假如你来开家小茶楼”项目组从“创办一家茶楼将面临的选址、备货、宣传、运营”等问题入手,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地理、数学、信息技术、社会学、经济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创办茶楼过程中的问题。跨学科实训营上有很多这样的项目——“
      • 2022-01-20
    •  
    • 教师风采 |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礼鸿二三事
      • 2021-12-29
    •  
    • 华中农业大学:一群奔忙在振兴路上的乡村实习生
      华中农业大学:一群奔忙在振兴路上的乡村实习生
      • 冬月的荆楚乡村,暖意融融,家家户户把一年的收成搬到院子里,大地多了几分斑斓。对于李翔妹而言,丰收的不仅是当地的乡亲们,还包括自己。李翔妹是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农村发展专业的硕士生,正参与学院组织的“十县百村荆楚行”社会实践。今年7月,她来到湖北省枣阳市鹿头镇刘庄村,已在这里生活了半年。“月底就要离开了,还没搞得劲(待够)。”即将期满返
      • 2021-12-29
    •  
     
    相关搜索
     
    今日搜索排行
     
    本周搜索排行
     
    本月搜索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