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新农人 兴农人|“双料”博士后杨传宝的“花花世界”
    新农人 兴农人|“双料”博士后杨传宝的“花花世界”
    • 走进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博士后蝴蝶兰”花卉工厂,3万多株蝴蝶兰竞相绽放。2023年,浙江大学“双料”博士后杨传宝落户常阴沙园区,打造“育繁推服”一体化产业链,企业销售额突破600万元。通过脱毒技术,蝴蝶兰种苗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育苗周期缩短30%。他自主研发瓶外生根育苗工厂,带动直接就业20余个、间接就业100余人,免费提供脱毒种苗与技术指导,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 张组轩 2025-08-26
  •  
  • 新农人 兴农人|“瓜子博士”刘珊的乡村振兴“方程式”
    新农人 兴农人|“瓜子博士”刘珊的乡村振兴“方程式”
    • “瓜子博士”刘珊用小瓜子解出乡村振兴“方程式”。从莫斯科休学返乡照顾母亲,她接手家庭瓜子厂,推动智能生产、创新口味,2025年杭州年货节单场销售破40万元,京沪推介会销售额超百万元,并培训村民成为“银发主播”。随后借阿拉山口口岸优势,参加2025年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推动瓜子出口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现场签订10吨订单,正筹划拓展俄罗斯市场。
    • 张鹏程 2025-08-26
  •  
  • “新农人”单东任的“新茶经”
    “新农人”单东任的“新茶经”
    • “新农人”单东任的“新茶经”责任编辑:张琦 朱志敏总平台审核编辑:张爱娣简介本片讲述了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青年单东任,大学毕业后放弃到城市就业的机会,回家乡投身农业大军的故事。他与父亲并肩战斗在“茶战场”,成为一名守正创新的“新茶人”。(推荐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委组织部)
    • 2025-08-25
  •  
  • “新农人”张伟的“开心农场”
    “新农人”张伟的“开心农场”
    • “新农人”张伟的“开心农场”责任编辑:张琦 朱志敏简介从货车驾驶员到“新农人”,张伟怀揣农业振兴梦想,2016年返乡创业,在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长江村创建“开心农场”。他用无人机植保、现代农业机械打破传统耕作模式,将农场从400多亩拓展至1200多亩,还带动1600多亩土地代管,实现亩产飞跃。他培育20余位业务骨干,带领乡亲用科技让土地生金。
    • 2025-08-25
  •  
  • 90后新农人陈璜返乡“爆改”荔枝产业
    90后新农人陈璜返乡“爆改”荔枝产业
    • 90后新农人陈璜返乡用数字技术“爆改”荔枝产业,演绎全“荔”以赴的新农人故事。在技术革新方面,他引入“无人机+AI”巡防技术,实现从“人力巡园”到“智慧管控”的转变,大幅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在销售破局方面,他创新推出“荔枝卡”和电商直播,实现从“地头售卖”到“云端预售”,有效提升销量与价格。在共富答卷方面,他开设“田间课堂”,培训67名“持
    • 劳茜 张燕敏 2025-08-25
  •  
  • 乡野文化“摆渡人”| 王思栓:把“丑疙瘩”养成乡村“顶流”
    乡野文化“摆渡人”| 王思栓:把“丑疙瘩”养成乡村“顶流”
    • 37岁的王思栓扎根江苏省连云港海州区浦南村8年,从“都市经理人”变身“田间养蟾人”。2018年,他放弃城市工作,回乡创办吉丰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启蟾蜍养殖之路。创业初期,他面对种苗死亡、资金短缺等难题,自学技术、研发专利,逐步建立自繁自养体系。他研发的振动喂食器和防滚喂食盘,成为养殖“秘密武器”。王思栓不仅实现技术突破,还带动乡亲共富
    • 王波 张文华 王金帅 2025-08-25
  •  
  • 乡野文化“摆渡人”|胡品慧:解锁田埂上的“流量密码”
    乡野文化“摆渡人”|胡品慧:解锁田埂上的“流量密码”
    • “家人们,嘬一口咱们的‘夏黑’葡萄,在嘴里爆浆的瞬间,像蜂蜜流过舌尖甜到心坎上!”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田楼镇的葡萄架下,扎着马尾的姑娘裤脚沾着泥土,正对手机镜头笑得灿烂。这不是网红的直播现场,而是二图村90后村支书胡品慧的“田间办公室”。当同龄人还在追逐“咖啡自由”,她已成为“新农人”,在故乡的田野间书写现实版《向往的生活》。从讲台到
    • 庄婷婷 郑非凡 王华 2025-08-25
  •  
  • 闪光的你|姜为东:我在海拉尔守粮仓
    闪光的你|姜为东:我在海拉尔守粮仓
    • ​在极寒的内蒙古海拉尔,中储粮保管员姜为东坚守储粮岗位35年,用责任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他曾在粮情异常中果断处置,避免事故;在临储任务中勇挑重担;如今又将经验传授给“00后”徒弟。面对智能化粮库发展,他主动学习新技术,将经验与科技融合。他常说:“为国储粮,首先要有良心。”从2007年珍藏工作服到2018年获评“优秀保管员”,他用一生诠释了“储粮报国”的初心。师徒接力,传承不息,守护大国粮仓的信念愈发闪亮。
    • 2025-08-19
  •  
  • 全国自强模范、“瓷娃娃”屈万平:拄着双拐的“苹果CEO”
    全国自强模范、“瓷娃娃”屈万平:拄着双拐的“苹果CEO”
    • “能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52岁的“瓷娃娃”屈万平,身患脆骨病却自学完成中小学课程,通过微信电商年销苹果超千万元,坚守诚信实现零差评。他培训68名残疾人开设网店,帮助16人年均增收2.8万元,积极投身助残事业,带领残疾人抱团取暖。从轮椅上的求知者到“苹果CEO”,他坚持将爱心传递,助力家乡苹果走向全国。屈万平(右)和果农给苹
    • 孙艳艳 田伟 2025-08-19
  •  
  • 看空山割漆人如何“炼”成“涂料之王”
    看空山割漆人如何“炼”成“涂料之王”
    • 看空山割漆人如何“炼”成“涂料之王”作者:裴玉松 吴东方责任编辑:位中阁
    • 裴玉松 吴东方 2025-08-15
  •  
  • 玩转“科技种田”的年轻人
    玩转“科技种田”的年轻人
    • 玩转“科技种田”的年轻人作者单位:长城新媒体责任编辑:曹茜 贾明伟
    • 2025-08-13
  •  
  • 徐淙祥:楝树下守望丰收
    徐淙祥:楝树下守望丰收
    • 夏日午后,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党支部书记、种粮大户徐淙祥头顶草帽走到田头,俯身拔出一株豆苗细细察看后说道:“根系长、扎得深,长得不错。”豆大的汗珠顺着他脸上的“沟壑”往下淌。5月28日,徐淙祥在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的田间察看小麦的成熟情况。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走,到树下凉凉。”徐淙祥指着田边一棵高大的楝树对记者
    • 水金辰 2025-08-05
  •  
  • 53本笔记,半个世纪“粮心”——记时代楷模、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
    53本笔记,半个世纪“粮心”——记时代楷模、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
    • 徐淙祥在田间察看玉米长势。盛夏的皖北平原,热浪蒸腾,大地仿佛笼罩在金色的薄纱里。在一片青翠的玉米田,72岁的徐淙祥手指轻捻叶片,眯缝起眼睛,专注地察看玉米长势。五十余载光阴,从青丝到白发,这位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徐”的种粮能手,始终保持着对土地最深的眷恋。他用半生的光阴,坚守着“多种粮、种好粮”的朴素信念,将一位农民共产党员的初心,镌
    • 赵倩倩 杨丹丹 2025-07-25
  •  
  • “不管啥时候,都要把地种好”——记时代楷模、“种粮大户”徐淙祥
    “不管啥时候,都要把地种好”——记时代楷模、“种粮大户”徐淙祥
    • 7月20日,徐淙祥在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的田间察看玉米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黄博涵摄7月22日,时值正午,记者在新落成的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淙祥农事服务中心,久等徐淙祥不来,决定下地寻他。一出门,热浪扑面而来,远远地,老徐正蹲在地上查看大豆苗情。连日高温少雨,让老徐有些心神不宁。“部分大豆长势一般,不过好在都用上了自动喷灌设备和水肥一体机,肯定能
    • 丁一鸣 常河 2025-07-25
  •  
  • 张志山:把科学“写进”沙漠里
    张志山:把科学“写进”沙漠里
    • 7月21日,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中国北方沙区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沙坡头蒸渗仪群”研究平台中,36个蒸渗仪内有不同气候带沙区的土壤和典型的固沙灌木。“通过模拟不同气候带的降水和地下水位,可以精确测量降水入渗、地下水补给、土壤水动态、植物生长等过程,通过科学监测沙区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力,从而合理栽
    • 杨月儿 2025-07-24
  •  
  • 改革先锋王有德:“科学治沙的探路人”
  •  
  • “绿色使者”吴开勇:深耕林海二十八载
    “绿色使者”吴开勇:深耕林海二十八载
    • 吴开勇在观测苗木生长情况。 (受访者供图)他扎根林业一线28年,踏遍全县300多个村寨,用脚步丈量每一寸退耕还林的土地,用执着与智慧书写绿色答卷。他就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营林总站高级工程师吴开勇,曾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等称号的山乡“绿色使者”。1997年从西南林学院毕业的吴开勇,带着对林业的热爱扎根基层。200
    • 徐涛 杨再新 2025-07-15
  •  
  • 刘小京:农业科研要考虑“后天的事”
    刘小京:农业科研要考虑“后天的事”
    • 刘小京在柽柳试验田。冯丽妃 摄初夏的细雨零星落在渤海湾,距离海岸线20公里的河北沧州海兴县小山村山西洼,一片茂密的柽柳林舒展着叶片。林下,悠闲踱步的大白鹅啄食着谷粒,时而昂首发出“嘎嘎”的欢叫,为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增添了几分田园诗意。“这可是咱河北省最大的人工柽柳林!看这长势,今年柽柳的胸径至少能再长半厘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 冯丽妃 2025-07-12
  •  
  • 陶占富:治沙尖兵 致富能手
    陶占富:治沙尖兵 致富能手
    • 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到技艺精湛的林果专家,从治沙尖兵到致富能手,陶占富一手抓生态,一手抓产业,引领120余户果农实现人均增收1.2万元。他以林为卷,以果为笔,勾勒出一幅幅生态与经济并茂的生动画卷。“这树枝是四期花了,这个已经坐上了,这个刚要落……”见到陶占富的时候,他正指导果农高国有做好当前果树疏花工作,提高果树抵抗力,提升鸡心果的产量和质量。
    • 吕志敏 毕乐陶 刘紫竹 2025-07-10
  •  
  • 湖北赤壁:返乡新农人打造“水中黄金”产业链
    湖北赤壁:返乡新农人打造“水中黄金”产业链
    • 在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柳山湖镇柳山村,一片波光粼粼的水域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创业传奇。“80后”党员谈红用近5年时间,将黄鳝养殖从传统模式推向科技化、产业化,不仅破解了全国性的苗种繁育难题,更带领乡亲们在“水中黄金”的产业链上蹚出了一条致富路。这位从大城市返乡的“新农人”,以创新为桨、以担当为帆,让黄鳝养殖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返乡创业:发
    • 见博 邵千红 2025-07-10
  •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35   36   下一页»   共711条/36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